1978年,号称铁姑娘的郭凤莲,跟着代表团一起前往美国,她在美国到处宣传“大寨精神”,如何吃苦!可美国却没有什么反应,而是把他们带到农场参观! 郭凤莲出生在1947年山西昔阳一个叫武家坪的村子,小时候就没了妈,跟着姥姥住到大寨村。那地方穷得叮当响,土石山多,水少,庄稼靠天吃饭。1962年她小学毕业,就开始干农活。1963年夏天,大寨遭了大雨灾,洪水冲毁了不少田地和房子,大家伙儿都挺绝望的。村支书陈永贵带头号召重建,郭凤莲和一群年轻姑娘组成了铁姑娘队,投身到治坡修田的劳动中。她们不分白天黑夜,扛着工具上山下沟,硬是把废墟变回良田。那年大寨粮食收成40万斤,创下奇迹。郭凤莲因为干活卖力,组织能力强,1964年17岁就当上铁姑娘队队长。两年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员。 那个年代,大寨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她们在石头缝里种树,打井引水,冬天没菜就啃棒子面,夏天顶着太阳修梯田。郭凤莲身高一米五几,体重八十来斤,却每天挑一百四十斤的重担,肩膀磨红了也不吭声。为了省布料,她自己缝肩垫,不是减轻负担,而是怕衣服坏了没得补。那时候衣服比人金贵,破了就麻烦。饮食也简单,玉米掺糠做粥,勉强填饱肚子。大寨人就这样靠集体力量,把贫瘠山地改造成层层梯田,引水浇地,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 全国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成了典型,郭凤莲的事迹传遍各地。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姑娘,逐步升迁,1971年参加工作,当了大寨支部书记,还兼任公社和县委的职务。1977年她选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成了全国人大常委。 1978年春天,中美关系刚有点缓和,中国派农业代表团去美国考察。郭凤莲作为大寨代表,随团出访。她肩负任务,要向美国人介绍大寨怎么从穷山沟变样板村。代表团行程紧,每到一处,她都认真讲大寨人用简单工具在荒山上开垦梯田的过程。 大家早起晚睡,一锄头一镐头挖沟砌墙,集体协作把石头运上坡,修成层层田埂。缺少机器,就靠人力推车运土,改造土壤成良田。她特别强调自力更生,在艰苦条件下拼搏的精神,希望美国人能学着点。结果,美国人听完没啥大反应,没表现出多大兴趣,反而安排带代表团去参观他们的现代化农场。 在密苏里州一个大农场,那里田野平坦,一眼望不到头,几乎看不到人在地里弯腰干活,全是大型机器在运作。拖拉机拉着播种机,一趟撒下种子盖好土;喷洒机伸臂放肥料,均匀覆盖作物;收割机高速前进,一次割掉大片庄稼,效率顶得上几百人手工操作。农场主热情介绍这些设备,怎么用科技减轻劳动,提高产量。郭凤莲他们看到这些,感受到两种农业方式的巨大差距。 美国人不是否定大寨做法,而是展示另一种路子,用机械化取代大量人力。回国后,郭凤莲向陈永贵汇报美国农业机械化情况,陈永贵听了叹气,说好是好,但咱水平不够,就当开开眼。这次访美让大寨人思想震动大,以前觉得靠人力就能战天斗地,现在看到科技力量这么强,意识到不能老守着旧办法。1978年后,大寨的典型地位渐渐变化,全国开始探索新路子。郭凤莲继续工作,但1980年她被调离大寨,去了晋中果树研究所当副所长。那几年,她反思不少,看到外面世界在变,大寨却有点跟不上了。 1987年,她又调到昔阳县公路段任支部书记,在那儿干了四年。那些年,她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农村开始包产到户,经济活跃起来。大寨也分田了,但集体经济下滑,村民收入不高。她在外面工作时,常想大寨的未来,怎么才能赶上时代步伐。 1991年,郭凤莲被任命回大寨任支部书记,那时村里经济滞后,街上破败,她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先聚人心,她召集村民开会,说大寨有好底子,不能捧金碗要饭吃。强调不能丢自力更生精神,但要学全国先进经验。村里开始二次创业,从办小厂起步。 1993年,她听说太旧高速公路要修,经过昔阳附近,当地有石灰石、煤炭资源,她邀请专家考察,决定建水泥厂。1996年公路通车,水泥厂投产,年产十万吨。接着办针织厂、工贸园区,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羊毛衫厂起初借钱建,有人嘲笑像要饭,但效益上来后,欠款还清,村民腰包鼓了。大寨从政治典型转经济品牌,集体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她常说,大寨富要让老百姓富,集体财产回归民众。到2019年,村总收入2.65亿,净收入过千万,人均纯收入2.2万。 2016年,她倡议十大名村帮贫困村,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协调下,对安徽金寨县帮扶,不光给钱,还培养人,提供技术培训。2020年疫情时,农产品滞销,她参加山西消费扶贫,直播带货帮贫困户卖产品。郭凤莲自己也创了大寨集团,产值上亿,有40多种产品。她获过全国劳动模范、十大女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年过七十还活跃在岗位上。大寨现在是幸福村、绿色村,旅游开发公司成立,村民入股分红,办起纪念品店。党建引领发展,她带年轻党员进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1978年,号称铁姑娘的郭凤莲,跟着代表团一起前往美国,她在美国到处宣传“大寨精
文山聊武器
2025-07-31 18:30:1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