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王自正持枪冲进军区政委的住所,要杀开国中将,谁知,警卫员怕死不敢出门

断代史鉴 2025-08-01 13:51:33

1970年,王自正持枪冲进军区政委的住所,要杀开国中将,谁知,警卫员怕死不敢出门,门口的哨兵却在呼呼大睡! 谭甫仁参加1927年南昌起义时才十七岁,跟着队伍一路拼杀,最后上了井冈山,成了毛主席身边的兵。 黄洋界保卫战的时候,他带着一个排守山头,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硬是把敌人挡在山外; 五次反“围剿”里,他在红军里当组织部长,白天跟敌人周旋,晚上还得挨个儿找战士谈心,稳定队伍士气。 长征路上更不消说,爬雪山过草地,从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到了抗战,平型关战役他带着部队抄敌人后路,刺刀拼得卷了刃,解放战争打东北,南下解放广东,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1955年授军衔,他成了中将,那三枚勋章挂在胸前,每一枚都能讲出一串血与火的故事。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从枪林弹雨里活下来的老将,会栽在自己人眼皮子底下。 1970年12月17日凌晨,昆明军区大院里静悄悄的,32号楼突然响起几声枪响,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等人们冲进去,谭甫仁夫妇已经倒在血泊里,没了气息。 凶手很快被盯上了,那就是军区保卫部的副科长王自正,这人平时看着挺“上进”,穿着干净的军装,见了谁都客客气气,谁能想到他背后藏着那么多猫腻。 他原名叫王自政,河南内黄县的富农家庭出身,1947年国民党占了他们县,他跟着堂兄组织还乡团,专跟农民算账。 有回在武拐村,他们把村武委会主任武不会绑到村口,王自正亲手扣的扳机,后来国民党跑了,他怕被清算,改了名字跑出去,混进了解放军队伍。 为了藏住底细,他可算费尽心机,填表时把富农改成贫农,说自己是“苦大仇深”参加革命;在部队里抢着干脏活累活,开会时专挑“正确话”说,没多久就入了党,还提了干。 调到昆明军区保卫部后,他更是装得老实本分,谁都觉得这是个可靠的干部。 其实他心里清楚,老家那边有人盯着他,所以从不跟家里多联系,写信都说自己转业去了生产大队,就怕被人找到把柄。 那天凌晨,王自正从西坝俘管所的隔离审查点跑了出来,他之前在保卫部干过,军区大院的角角落落都摸得透透的。 他知道32号楼前院有哨兵,就绕到东边的养鱼池,借着墙根的阴影翻了进去。 他顺着墙根摸到厨房,从窗户爬进后院,又钻进一楼卫生间,楼上谭甫仁夫妇还在睡觉,他摸上楼,先闯进夫人王里岩的卧室。 王里岩惊醒了,刚要喊人就往卫生间跑,想挡住他去谭甫仁的房间,王自正抬手就是三枪,王里岩当场就倒地。 谭甫仁在隔壁听见动静,披件衣服就往下跑,刚到楼梯口,王自正已经追了下来。 在后院走廊里,王自正连开五枪,前三枪没打中,后三枪打在肚子、胳膊和头上,谭甫仁晃了晃,倒在地上没了气。 32号楼里住了八个人,除了被害的夫妇,剩下六个里,警卫员吓得钻床底,哨兵在门口睡得打呼噜,炊事员躲在厨房不敢出声。 只有保姆王文莹出来看了一眼,说看见个穿军装的大个子,圆脸,说话沙哑,三十多岁,从楼上跑下来往后院冲,就这点线索,专案组查了十多天,啥也没查到。 转机出在一个小孩身上,有个叫马苏红的小学生,家住家属院的平房里,案发那天拂晓,他被门口的木盆倒地声吵醒,开灯看见个胖干部问他陈汉中科长家在哪。 他领着那人指了路,当时没当回事,十多天后,他跟另一个小孩聊天,听说那小孩的爸爸王自正被隔离审查了,突然想起那天的人就是王自正。 王自正的体态、声音跟王文莹说的对上了,而且他以前管过枪支,对32号院熟得很。 更巧的是,保卫部这时候发现,保密室的保险柜里少了两支59式手枪,子弹也少了二十发,跟现场的弹壳型号正好对得上。 专案组去西坝俘管所核实,让马苏红隔着窗户认人,没想到陈汉中没按规矩来,让小孩直接进了院子,正好跟王自正打了个照面。 王自正当时脸就白了,浑身直哆嗦,没过几天,工作人员去叫他问话,他从被窝里摸出枪就打,打伤了两个人,然后往南墙跑。 跑到死胡同后,他对着自己脑袋开了一枪,死了。 后来把他的指纹和胶鞋拿来比对,跟现场的痕迹一模一样,他日记里还写着“要杀就杀一把手,影响大”,这下证据确凿,就是他干的。 王自正老家早就有人写信举报他,说他是还乡团,杀过人,可信寄到云南,要么因为他编的假地址退回去,要么就被搁在一边没人管。 王自正被隔离后,天天怕被拉回老家批斗,侄子来信说“群众要揪你回去算账”,他越想越怕,觉得反正活不成,不如拉几个大官垫背。 军区大院的哨兵能在岗位上睡觉,保密室的保险柜密码随便让人记,隔离审查点的岗哨连人跑了都不知道,这些本应护着首长的关口,全成了摆设。 谭甫仁打了一辈子仗,敌人的飞机大炮没伤着他,最后却死在自己队伍里的败类手里。

0 阅读:0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