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还击战中I21师医疗救护队“战地九朵金花”之一王荣慧。身处枪林弹雨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她从未退缩过,她竭尽所能拯救每一位伤员,有的伤员被炸得惨不忍睹,她依然尽力给予最后的体面。 王荣慧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帮着干家务,顺便学点基本知识。学校里她成绩还行,对书本挺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讲医护的简单读物。偶尔邻居有个小磕碰,她就上手帮忙裹裹伤口,这让她慢慢觉得当医生靠谱。七十年代初,她进了军队医疗系统,分到41军121师医院干活。那地方设备简单,就些基本工具和药,她每天早起先练体能,然后去病房换绷带、分药。下午跟老医生学解剖,用模型练针线活,手指头练得发麻也得坚持。医疗资源紧巴巴,她就靠多练多看,学会止血、固定骨折那些事。医院组织模拟演练,她在外面搭帐篷,学怎么在泥地里搬人。1978年底,边境那边闹腾起来,部队开始备战,她主动报了野外训练,背着东西走好远,雨里搭救护点,手上全是泥。1979年2月仗打响了,她二十多岁,跟其他八个女同事组队,随部队上前线。这个队后来叫“战地九朵金花”,出发时她收拾好纱布、消毒液、刀子,车晃荡着往前开,她就盯着路准备干活。到地方后,赶紧设医疗站,铺垫子等伤员。 边境地形复杂,到处泥路和丛林,炮声震天响,尘土飞扬。救护队跟步兵走,王荣慧扛药箱,腰上别绷带剪刀,跨过弹坑往前赶。一次突击,部队中埋伏,枪弹乱飞,她低头冲到倒地士兵那。伤员腿碎了,血流一地,她跪下压纱布止血,动作快准。另一次炮击,战士胸口裂开,气弱,她探伤取碎片,缝皮肤,汗混尘土。有的士兵伤重,四肢没了,脸变形,她直接清洗创面,理衣服,盖布保持体面。她不顾自己安危,在火力区跑来跑去,抬担架手磨破,鞋上泥血一片。夜战后,她抱头部伤战士,绕树送后方。雨季地滑,她摔倒爬起,拖担架过溪,水冲腿也稳住。争夺高地时,她爬坡,敌机枪扫,她趴地等空隙,救腹伤士兵,缠绷带止血。资源少,她省着用纱布,先管重伤,剪布适应伤口。几天不歇,眼红丝,她还巡视补水换药。整个过程,她专注救人,忽略风险,尽力每一步。 战争收尾,王荣慧回单位,继续干医疗,帮整理设备,训新兵急救。八十年代她升护士长,管病房,每天查体征记变化。九十年代退役,转地方生活,进社区服务,到学校讲卫生。退休后,她作息稳,早散步,下午看书。救护队姐妹们聚会,她去见大家,换照片聊旧事。聚在公园饭店,翻册子指战场照。时间过,外貌变,她们站得直,军人样。偶尔参加纪念,戴勋章听讲。现在她日子平淡,健康好,住安静小区。跟家人处融洽,看孙子,教卫生习惯。社区活动,她分享经验,示范裹伤。至今,她联系老友,打电话问安好。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I21师医疗救护队“战地九朵金花”之一王荣慧。身处枪林弹雨之中,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8-04 14:24: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