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特使到莫斯科后,普京罕见松口,愿与泽连斯基会晤,但有个条件 当地时间8月

大陈聊势 2025-08-05 10:51:54

特朗普特使到莫斯科后,普京罕见松口,愿与泽连斯基会晤,但有个条件

当地时间8月4日,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透露,普京愿意和泽连斯基会晤,不过有个条件——需要专家组层面的准备工作结束。

要知道,普京前阵子还在公开场合说泽连斯基“不是合法总统”,话里话外都透着“跟你没什么好谈的”的硬气。   2023年年底的瓦尔代论坛上,他提到乌克兰时,十句话里九句在说“现政权是西方傀儡”,剩下一句是“等他们换了人再说”。   这才过了大半年,态度就转了弯,要说和特朗普特使没关系,怕是连克里姆林宫的鸽子都不信。   特朗普那边最近喊着“要让俄乌战争在24小时内结束”,这话听着像吹牛,却攥着美国对乌援助的水龙头。   2024年美国给乌克兰的军援已经砍了40%,从460亿降到280亿,泽连斯基的办公室里,炮弹库存清单比账单还薄,这种时候特朗普派特使去莫斯科,递的恐怕不只是寒暄的话,还有“再拖着,援助可能真没了”的暗示。   但普京这“松口”的时机掐得比钟表还准。红军城战役刚啃下40%的市区,俄军在顿巴斯的防线稳得像块石头,手里的筹码比三个月前厚多了。   反观乌克兰,上个月从美国要的“海玛斯”火箭炮只到了一半,欧盟承诺的50亿欧元经济援助还卡在匈牙利的否决权里,泽连斯基在基辅的办公室里,对着地图拍桌子的频率比前半年高了三倍。   这种时候普京递来根橄榄枝,哪怕带着刺,泽连斯基也得掂量掂量——毕竟前线的士兵已经开始用过期的迫击炮弹,再耗下去,手里的牌只会越来越少。   可这“专家组准备”的条件,其实就是给拖延找的体面说法。   所谓“专家组”,无非是双方派些穿西装的人坐下来,把“停火线划在哪”“战俘怎么换”“克里米亚算不算进去”这些老问题翻出来,再吵上三个月。   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时,双方专家组谈了27天,最后因为“去军事化”的定义吵崩了,现在重开这个口子,等于在说:谈得拢,是普京“大度”,谈不拢,就怪“专家们没把细节捋顺”,自己还能落个“有和平意愿”的好名声。   而泽连斯基这会儿怕是进退两难。接吧,等于承认自己“还配坐在谈判桌前”,打了两年的“抗俄保国”旗号多少有点漏气;不接吧,美国那边的催逼和前线的窘迫又实在扛不住。   这种模糊其实就是留了缝,毕竟专家组准备期间,双方都能借着“谈”的名义喘口气,俄军能把红军城的据点再扎牢点,乌军能等美国那批迟到的155毫米炮弹。   但普京也没真打算马上握手。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准备工作结束”,却没说谁来主导专家组,是联合国牵头,还是俄乌直接谈,甚至让土耳其、伊朗这些第三方掺和?这里面的门道能绕晕十头骆驼。   俄罗斯的专家组里,肯定有国防部的人,张口就得提“承认现有控制区”;乌克兰的专家组,少不了西方顾问,第一条就得是“俄军完全撤军”。   这种根本性的矛盾,哪是几个专家能谈拢的?简单来说,普京这步棋,更像是给特朗普一个面子,同时看看西方对“谈判”的反应。   要是欧洲国家开始喊“支持对话”,他就能顺势把“战争罪”的帽子往泽连斯基头上扣:“你看,我愿意谈,是你不愿意。”   前线的枪炮声其实早说明了一切。红军城的巷战还在打,俄军的无人机每天往基辅扔的炸弹没见少,乌军的“海玛斯”也照样炸着赫尔松的桥梁。   在这种时候谈“会晤”,更像暴风雨前的片刻安静——不是雨停了,是云在攒更厚的水汽。   普京松口的罕见,不在于“愿意见”,而在于选了特朗普特使到访这个时间点,既给了美国台阶,又稳住了自己的主导权,顺便还让泽连斯基在“接不接招”里煎熬。

0 阅读:677

评论列表

云中漫步

云中漫步

6
2025-08-05 12:26

其实见面地点最好选择在海牙,司机喜欢听你真心忏悔!

猜你喜欢

大陈聊势

大陈聊势

大陈聊势,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