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中国竞争,NASA计划5年后建成月球核电站,网友嘲讽“PPT做好就是建好了” “2030年,月亮上亮起美国灯泡?”——这句乍听像科幻小说的标题,成了新任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8月5日亲手丢进舆论场的深水炸弹。彭博社拿到的内部文件写得明明白白:30天内点名项目“掌柜”,60天内向商业公司甩出招标文件,至少两份合同、一份100千瓦的核裂变反应堆,要在5年后从地球搬到月球。达菲在动员会上原话更直白:“谁先把反应堆插旗月球,谁就拿到了‘禁入区’钥匙,不能让中国抢先。” 这不是拍脑袋的独角戏。2025年5月,中俄才刚把“联合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核能系统”的备忘录签完,美国就火急火燎把时间表从“本世纪中叶”改成“2030年必达”。但时间表越激进,越像在沙滩上盖楼——NASA上一次说“5年内重返月球”还是在2019年,结果阿尔忒弥斯载人任务一推再推,2024目标已悄悄改成“争取2026”。 技术账更扎心。100千瓦听起来不大,可要把一个含燃料、含冷却、含辐射屏蔽的完整反应堆塞进猎鹰重型或SLS的整流罩,再让它在月面-180℃到120℃的昼夜温差里稳态工作,等于把地球核电站的五脏六腑塞进一辆SUV还要保证它十年不大修。NASA自己的KiloPower实验堆在地面跑过28小时连续满功率,可那是地球 Nevada 沙漠,不是真空扬尘、月震频发的月球。 钱袋子更现实。国会预算办公室今年给NASA深空探索的年度拨款是75亿美元,听起来不少,可光阿尔忒弥斯登月舱的改型就烧掉42亿,留给“月面核电站”的只剩牙缝里的碎屑。特朗普上一次执政把地球的气候研究经费砍了20%,转头却让NASA“自筹”火星与月球项目,如今他若再度上台,会不会旧事重演,没人敢拍胸脯。 更有趣的是商业伙伴。马斯克曾用星舰帮NASA运过补给,可自从7月底特朗普在社媒上公开嘲讽马斯克“离不开中国电池”,两人的蜜月期肉眼可见地降温。波音、洛马这些“老钱”倒是跃跃欲试,但报价单上一串零足以让审计署血压飙升。网友把PPT梗刷上热搜不是没道理:2020年NASA就发布过《星球表面裂变能电力系统》的征询书,四年过去,工程样机仍停留在PowerPoint和地面沙盘。 故事说到这儿,味道已经有点熟悉:一个宏大愿景、一份紧张时间表、一轮面向金主的招标,最后花落谁家?等60天后开标,如果某家公司与达菲在交通部任内的金主重叠,千万别惊讶——华盛顿的旋转门向来如此。 月亮不会说谎,它只看谁真的把反应堆扛上去。2030年的月夜,到底是中国-俄国联合科研站的灯光先亮,还是美国“禁入区”的告示牌先立,时间会给答案。 对此怎么看? 信源: 新华社 2025-08-05《NASA称将加速在月球上建造核反应堆》 央视新闻 2025-08-05《美新任代理局长:2030年前在月部署核电,目标“跑赢中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08-05《NASA将宣布在月球上建造核反应堆的计划》
为什么都争着登月呢?就这么说吧,要是中国能在月球上架激光武器,只需要1.3秒就能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