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隐藏在敌营的吴荣森,已经被特务盯上了。他感觉危险近在咫尺,正打算撤退,突然间,一个万分紧急的情报却到了他手上!
时间回到1948年,胶东半岛战云密布,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党组织向吴荣森下达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国民党严密控制的青岛建立一部秘密电台,成为刺向敌人心脏的耳目。
那时的青岛,特务密布,街头巷尾布满暗哨,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直接购买整部电台无异于自投罗网。
吴荣森深知其中凶险,他采取了最稳妥也最需要耐心的办法,化整为零,他像普通市民一样,不动声色地穿梭于青岛不同区域的电料行,今天买几个电阻,明天添一个电容,后天再寻摸一段导线。
每一次交易都极其谨慎,分散进行,绝不引起任何多余的注意,就这样,凭着过人的机警和难以想象的耐心,吴荣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硬是将一堆零散的零件,秘密组装成了一部能向组织传递信息的电台。
电台有了,如何安全使用是更大的难题,吴荣森选择了一个看似冒险实则精妙的策略,在人口稠密的闹市区发报。
他算准了敌人的侦测手段,即便特务的无线电侦测车捕捉到可疑信号,想在短时间内从人声鼎沸、房屋林立的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到发报点,也如同大海捞针。
这为每一次发报后的迅速转移和电台隐藏,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窗口,这部由无数心血凝聚的秘密电台。
在吴荣森冷静而高效的操控下,源源不断地将青岛守敌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调动计划等核心情报,穿越无形的电波,送达解放区指挥部,为筹划解放青岛的战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依据。
然而,随着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当局的恐慌达到了顶点,对城内的搜捕也变得更加疯狂和严密。
1949年5月,一个严峻的消息传来:敌人似乎摸清了电台活动的规律,专门调来了更先进的无线电侦测力量,像梳篦子一样在全城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搜查,目标直指这个让他们寝食难安的“幽灵电台”。
吴荣森凭借地下工作者特有的警觉,立刻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危险,他明白,再次发报的风险极高,很可能就是自投罗网,他迅速整理物品,准备按照预案紧急撤离,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就在他即将动身的紧要关头,一份标注着“十万火急”的情报被秘密交通员送到了他的手中,情报内容令人震惊,它竟然是蒋介石亲自下达的关于青岛国民党守军最后撤离路线和时间安排的绝密手谕!
这份情报的价值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解放大军能否以最小代价、最精准地堵住敌人退路,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役的进程。
吴荣森没有丝毫犹豫,个人安危被瞬间抛诸脑后,他只有一个念头:必须立刻把这份关乎战役成败的关键情报发出去!
他毅然决然地重新架设起那部随时可能暴露的电台,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中,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编码,将这份沉甸甸的情报化作电波,射向解放区的天空。
几乎就在他敲下最后一个电码的同时,窗外传来了由远及近、令人心悸的汽车引擎声,敌人的无线电侦测车已经循着信号锁定了这片区域,正急速包围而来!
刺耳的刹车声在巷口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和粗暴的砸门声随之传来,生死一线间,吴荣森展现出惊人的冷静和效率。
他迅速拆解电台,将核心部件藏入预先准备好的、极其隐蔽的夹层暗格中,并仔细清除了所有可能遗留的痕迹。
当特务破门而入时,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市民家中寻常的景象,电台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吴荣森再一次凭借超人的胆识和机智,化险为夷。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情报战中,并非只有吴荣森一人在战斗,为了获取国民党海军至关重要的通讯密码本,吴荣森曾冒险打入敌人内部,担任电讯官。
在那里,他成功说服了思想有所动摇的军官刘国华,刘国华深知此举风险巨大,但最终被吴荣森的信念打动,利用职务之便,冒着杀身之祸,将密码本秘密抄录下来。
这份得来不易的密码本,需要穿越层层封锁线,送到解放区,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经验丰富的老交通员吕秀成肩上。
面对遍布关卡、严密盘查的敌占区,吕秀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将密码文件巧妙地卷进一捆祭祀用的黄裱纸中心,外面再严严实实地包裹好。
然后,他神态自若地骑着自行车,迎着哨卡特务审视的目光,大摇大摆地穿行而过,那些特务怎么也想不到,这看似普通的黄裱纸捆里,藏着能撕开敌人通讯防线的致命武器。
这份密码本最终安全送达,为解放军掌握敌军动向、赢得海上优势提供了强大助力。
1949年6月2日,青岛宣告解放,阳光终于驱散了阴霾,吴荣森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刀尖上的潜伏生涯,公开身份,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他们的功勋与那份在至暗时刻闪耀的忠诚与勇气,早已熔铸进民族解放的基石,成为后人仰望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