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扶弟魔!实在是没人敢娶!2022年,安徽一33岁卖烧饼女子,每天凌晨4点起床

史笔如刀 2025-08-07 02:18:03

最强扶弟魔!实在是没人敢娶!2022年,安徽一33岁卖烧饼女子,每天凌晨4点起床,干到半夜11点才休息,辛辛苦苦坚持12年,却把所有积蓄都给弟弟买车买房,甚至连烧饼店都选择让给弟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安徽一位33岁的女子因为一则关于“把烧饼店让给弟弟”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夜里十一点才能休息,十二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烧饼,从最初学手艺、摆摊起步,到后来自己开店,靠的是一双手和不服输的劲头。 她卖的烧饼一天最多能出三千张,一张只赚几毛,但靠着勤劳和节俭,她硬是攒下了百万元积蓄,然而她却把所有的钱都拿去给弟弟买房买车,还把苦心经营的烧饼店也交给了弟弟,这件事被曝光后,引发了无数网友的争议。 这位女子姓潘,家在安徽农村,她的家境一直不好,父亲早年因病常年卧床,母亲文化程度低,只能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从小就被当成希望培养。 潘女士是家里的长女,懂事得很早,她上到高中就辍学了,主动出去打工,只为减轻父母的负担。 她做过流水线工人、端过盘子、也干过体力活,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那时候,她几乎不花钱,吃最便宜的盒饭,穿人家不要的旧衣服,每个月的工资寄回家,只留下最低限度的生活费。 在外漂泊几年之后,潘女士回到家乡开了家烧饼铺,她从零学起,找人拜师,一开始没有工资,每天看人和面、烙饼,手上起了厚厚的水泡。 一年后,她开始自己动手干,起初店铺很小,顾客也不多,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挑芝麻、和面、准备炉子,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才能休息。 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冬天冷得手指僵硬,日复一日,她把烧饼做得酥脆香口,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生意越来越好。 店铺经营几年后,她逐步攒下了一些钱,那时候弟弟正在读大学,学费、生活费全靠她承担,她自己生活仍旧节俭,不舍得给自己添置衣物,更不会随便吃一顿饭,她总是算着每一笔钱该怎么用,生怕用错了一分。 等到弟弟大学毕业,在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工资不高,每月扣去生活开支,剩不了多少,潘女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她知道弟弟要娶媳妇,必须要有房有车,于是她开始更拼命地干活,每天出炉上千张烧饼,从早忙到晚,几年下来终于存够了一百多万。 她把这些钱拿出来给弟弟付了首付,买了房子,买了车,装修也一手操办,家里人都说她是好姐姐,她笑笑没吭声,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留点给自己,她只是说等弟弟安定了,她自然也就放心了。 她还把经营了十多年的烧饼店也过给了弟弟,这个店铺已经有了稳定客源,每天都有固定的回头客,生意根本不愁。 她觉得弟弟工资不高,工作又辛苦,这个店让给他做,最起码能养活一家人,她自己则打算换个地方再重新开一家,她说自己有手艺,饿不着。 潘女士一直没有结婚,她从没想过什么恋爱婚姻,她觉得自己先是家里的女儿,是弟弟的姐姐,是父母的支柱,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家人身上,没时间,也没精力考虑自己,她说,弟弟好了,家就稳了。 她的故事被报道出来后,不少人感到心疼,一个女人,拼了十二年,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连吃顿好的都不舍得,最后却把全部心血都交给了别人。 有网友夸她是好姐姐,也有人担心她老了以后怎么办,担心她弟弟是否会记得她的付出,更有一些声音质疑:她做得太多了,会不会换来“习惯性索取”而不是感恩?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潘女士的故事不是个例,在很多家庭里,姐姐这个身份,承载的责任远比表面看起来的多。 她们往往被寄托了更多期待,被教育要懂事、要牺牲、要顾家,却很少有人问她们想要什么。 潘女士没有怨言,也没有哭诉,她只是实打实地干了十二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换成了弟弟的一份稳定生活。 她觉得这样值得,那也许就值得,但旁人看来,那背后的辛酸和隐忍,远比表面看到的“长姐如母”要沉重得多,她用自己的人生,为原生家庭拼尽全力,却还未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如今,她打算另起炉灶,继续卖烧饼,继续生活,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但她身上的那股韧劲,或许能支撑她走得更远,她说过,只要弟弟好了,她就安心了,这份“安心”,希望也能照进她自己的生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极目新闻——33岁女子卖饼十多年给弟弟买房,也不能说网友多管闲事

0 阅读:3
史笔如刀

史笔如刀

用文字雕刻历史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