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贸易顺差说白了,就是咱们卖出去的东西比买回来的多。 海关总署的数据很清楚,今年上半年咱们贸易顺差已经1125.3亿美元了,6月份单月就创了269.1亿美元的新高。 过去咱们靠袜子、玩具这些低利润产品赚辛苦钱,要想产生这么大的顺差,工厂的机器都得转冒烟。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您看机电产品出口,上半年增长8.2%,占出口总额60%,电动汽车、船舶、工业机器人这些高端货,出口增速都超过18%。 比亚迪上半年在新加坡、印尼、西班牙等6个国家拿下新能源车销冠,海外销量同比暴涨132%,这就是顺差的新来源。 有人说了,既然咱们这么厉害,为啥还有那么多企业一家接一家倒闭? 您看最近美国搞的全球关税大棒,叙利亚、缅甸的纺织厂被40%的关税压得喘不过气,莱索托一个国家,因为美国50%的惩罚性关税,纺织业直接崩盘,几万人失业,国家都进入灾难状态了。 这就是低端产能的困境——没技术、没品牌,只能靠低价抢市场,人家一卡脖子就活不下去。 就像特朗普当年加征关税,东莞的玩具厂利润本来就只有3%,一下子被砍掉一半订单,只能关门大吉。 这些企业在产业链里就是“打工仔”,连议价权都没有。 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啥样,您看大疆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攥在手里,连美国军方都得用咱们的产品。 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量产,全球市场份额涨到6%,以前咱们买芯片看别人脸色,现在能自己造了。 这些企业靠的是技术壁垒,不是低价血拼。 就说光伏产业,虽然上半年出口量降了,但在非洲市场增长45%,苏丹一个国家的进口量暴涨40倍。 这就是本事——传统市场饱和了,咱开拓新兴市场;别人卡脖子,咱用技术突围。 很多人就好奇了,中国企业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打,究竟是靠的什么来改写游戏规则的? 比亚迪有个“垂直整合”模式,从电池到电机全产业链自己搞,成本比外国车企低30%,技术还领先。 影石创新本来做运动相机,现在跨界做无人机,用全景技术和大疆正面刚。 更绝的是,咱们用数字人民币搞跨境结算,绕开美元体系,东盟国家都跟着咱们玩,这就是新玩法。 那现在中国企业不断进化,对外国企业冲击到底有多大? 德国宝马上半年利润暴跌29%,大众因为美国关税多花13亿欧元成本,最后只能跑来中国找合作,跟初速度科技一起开发智能驾驶。 美国的桌游企业Stonemaier Games,以前靠中国工厂生产,现在被关税折腾得订单滞留,只能联合12家企业起诉政府。 这就是“鲶鱼效应”——中国企业一搅和,全球市场都得重新洗牌。 至于在时代浪潮中,侥幸活下来的企业,也在迅速想办法转型。 东莞有个微石文化,以前做贴牌玩具,现在搞国潮3D拼装,把醒狮、千角灯这些传统文化做成潮玩,70%产品都是原创IP,美国关税来了也不怕。 更牛的是光伏企业,欧洲市场萎缩了,咱去非洲建电站,手把手教当地人装太阳能板,从卖产品变成输出技术标准,这就是从“卷价格”,到“卷技术”的蜕变。 现在全世界都在跟着中国变,美国一加关税,越南、墨西哥的企业赶紧找中国合作,用咱们的零部件组装再出口。 非洲国家买咱们的光伏组件,连带着基建、培训一起打包,带动当地工业化。 最有意思的是,德国车企现在反过来研究咱们的供应链,想把中国的成本控制经验学过去。 这就是中国企业的“蝴蝶效应”——一个小动作,全球产业链都得抖三抖。 最后我得说,贸易顺差不是目的,产业升级才是根本。 那些倒闭的企业,说白了是旧时代的牺牲品;而活下来的,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规则。 咱们现在拼的不是谁袜子卖得多,而是谁能造出别人造不了的东西。 等哪天咱们的芯片、飞机发动机、高端机床都能自给自足了,那才是真正的“贸易顺差”——不是靠低价抢市场,而是凭技术赢天下。这一天,不远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柳淮蕊
2025-08-07 16:20:2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