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戴笠最得意的女学生向影心正与日本海军武官贴身热舞。当武官的手滑向她旗袍开衩时,她娇笑着将一枚发卡别在他衣领,三天后,这位武官暴毙在领事馆,尸检发现发卡暗藏剧毒氰化物。 1935年,上海舞池,一位身着青花旗袍的女子翩然起舞,对面是日本海军武官。当对方的手伸向她旗袍开衩处时,她莞尔一笑,将一枚精致发卡别在对方衣领。三天后,这名武官暴毙于领事馆,尸检发现发卡中藏有剧毒氰化物。 她原名不详,只在戴笠的档案中留下代号“翠6”。早年在杭州求学,语言流利、举止得体。因其身份背景干净,性格沉稳,被特工系统列为“深植对象”。年仅二十岁,就接受伪装、应对、毒物处理、舞会礼仪等系统训练。 不同于军统许多以爆破、跟踪为主的粗线条暗杀,她被打造为隐形利刃。目标不在短枪快打,而是贴身渗透,隐于宴会,行于裙摆之间。她的训练包括五秒内拆解发饰、三步内精准投毒、不动声色中控制心跳与呼吸。她习惯于将剧毒藏在唇脂、手帕、珠扣中,而最熟练的,就是发卡机关。 这一年,情报部门获得消息:一名日本海军武官将抵沪执行“联络任务”,目标涉及本地军事布防图纸。军统高层决议,予以处置,手段不留痕迹、不涉军警、不激怒日方。她被选中,身份伪装成中德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参与多场社交活动,目标就在其中。 那一夜是虹口区举办的外交晚宴,来宾中不乏日德英等国家官员。她身着素白青纹旗袍,右侧开衩,发髻高束,一枚粉钻发卡别于鬓角。入场时,她低声报出西式姓氏与外语头衔,毫无破绽。 舞曲响起,日本武官主动邀舞,二人旋转之间,她始终以轻快姿态配合。贴身交错间,对方手掌几度试图探向开衩之处,她顺势偏头一笑,将那枚发卡顺势取下,轻轻别在对方衣领。整个动作几乎没人注意。 三日后,该名武官被发现在领事馆办公室内突然倒地,抢救无效。当日未曾进食外食,也无中毒迹象。尸检报告显示,其体内氰化物超标。工作人员在其衣领缝隙中发现一枚造型别致的女式发卡,夹口微开,内藏针尖状药粉槽,已空。 案情未公开,日方低调处理遗体。中方未作回应。戴笠在军统内部例会上点名表扬行动“干净利落、精巧无声”,并指令该类“软性战术”作为后续渗透与暗杀的重要方向。她被秘密撤离上海,从此更名换姓,身份转入“南线资源协调组”。 这枚发卡,成为军统后期特工装备设计的蓝本之一。无声的毒杀,比一场枪响更具威慑。她未留下任何合影,也未被公开表彰,但在军统机要档案中,关于“非武力处理”的战术小节,第一个案例就是她。
1935年,戴笠最得意的女学生向影心正与日本海军武官贴身热舞。当武官的手滑向她旗
云端逐梦飞天
2025-08-07 17:12:50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