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师长三次下令撤退,谁知国军营长史恩华却说:“师长,不是我不撤退,而是根本撤退不了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9年的秋天,湖南岳阳新墙河畔的桂花香被硝烟冲散,52军195师指挥部里,师长覃异之攥着刚破译的电报,作战地图上笔架山的位置被指甲掐出深深的痕迹。 日军第六师团5000精锐正扑向这个形似笔架的丘陵,那里是扼守长沙的最后屏障,会议室里营以上军官的呼吸声沉重得像闷雷,谁都清楚留下阻击意味着什么。 三天前刚办完喜事的史恩华突然站起来,腰间中正剑的寒光晃过众人眼睛。 29岁的黄埔八期生声音很轻却砸得人心头发颤:"师座,这任务我接。"覃异之盯着爱将衣领上没摘干净的喜宴金粉,喉结滚动几下终究没说出劝阻的话。 笔架山的页岩在月光下像无数把竖起的刀,史恩华带着578名士兵摸黑登山时,机枪手王铁柱膝盖被锋利的山石割得血肉模糊,绑腿布咬在牙间愣是没哼一声。 主峰峭壁上,营长用佩剑刻下"死守"两个字的火星溅到新婚妻子缝的荷包上,里面怀表的滴答声和挖掘工事的铁锹声混在一起。 天亮前炊事班挖好十八口散兵灶,医疗兵把绷带分捆成便于抓取的条状,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寻常的防御战,而是给死神下的战帖。 日军侦察机掠过山顶时,三排长发现的金属反光其实是三十门重炮的瞄准镜,第一轮炮击就把山顶削低两米,架天线的通信兵残肢挂在焦黑的树梢上。 炊事班长赵大勇顶着炮火煮的糙米粥刚沸腾,弹片击穿铁锅的瞬间,滚烫的米汤泼在机枪阵地烫起串串水泡。 士兵陈二狗半边脸皮肉翻卷,手指却像焊在扳机上:"小鬼子想吃饭?先问老子的枪!" 打到第二天中午,日军敢死队绑着炸药包往崖壁上爬,史恩华抄起火焰喷射器,三十米长的火龙把七名日军烧成焦炭,焦糊味混着硝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第三天天没亮,师长覃异之的电话穿过炮火打到前沿:"军部特批你们为甲种突围单位!" 史恩华望着山脚下蝗虫般的日军,电报纸折的飞机在悬崖边打了个旋儿,他把全家福塞进牺牲机枪手的口袋,血写的"来世再续"在照片背面晕开。 最后八名战士跟着营长冲进敌群时,上等兵刘二虎抱着炸药包滚进坦克履带,97式坦克的炮塔被炸飞十几米高。 日军军曹小林清一后来回忆:"那个中国军官右臂只剩白骨还在挥刀,十二个皇军围着不敢上前。" 汽油弹烧焦战旗时,史恩华贴身藏的怀表突然弹开,氰化钾胶囊旁边刻着新婚夜的诗句"待我凯旋日,红妆铺满城"。 战后清扫战场的老百姓看见,有个牺牲的士兵手里还端着饭碗,另一具遗体保持着刺刀捅穿敌人的姿势。 日军少将奈良晃对着满地残肢鞠躬,用马匹驮走自家尸体时特意选向西流的游港河撒骨灰,按他们的说法,这样亡魂才能回东瀛老家。 史恩华的遗体被找到时,焦黑的手指仍紧扣着打光的机枪,胸前的黄埔徽章在夕阳下亮得刺眼。 收殓的村民发现他军装内衬缝着张泛黄纸条,1937年淞沪会战前写的"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汗渍血痕把字迹泡得模糊又清晰。 这场用五百条性命换来的四天阻击,为第九战区赢得部署福临铺防线的时间,日军战报罕见承认遭遇,宋美龄访美演讲时专门提到笔架山,西方媒体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2013年民政部追认史恩华为革命烈士,他牺牲的菜园子如今盖了楼房,只有县志里还记着:那年新墙河的水特别红,飘满草鞋的碎布和没写完的家书。 官方信源: 网易订阅《笔架山忠魂:史恩华营长的铁血抉择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纪念网《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中华英魂"史恩华》
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师长三次下令撤退,谁知国军营长史恩华却说:“师
猫猫背茹茹
2025-08-07 17:13:41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