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4年4月,邓小平视察兰州504厂,一家对外绝密的铀浓缩工厂,在车间角落,他看见一个穿工装的女工,目光一怔,走上前问:“你怎么在这儿?”对方低声说了句:“执行任务。”邓小平愣住了,这不是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戴大红花的女科学家王承书吗?怎么跑到戈壁滩当起了无名工人?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上学后,她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她的勤奋努力下,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虽然在班里只有她一个女生,但她的成绩一直拔得头筹。 1939年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她在婚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事业,始终坚持靠自己顶天立地,凭借她出色的成绩,她拿到了美国巴尔博奖学金,之后她去往美国留学15年,王承书身上有一股坚韧的精神。 远赴美国后,她开始潜心研究物理学,特别是关于气体输运理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轰动全球,可以说为物理学做出了是史诗级的贡献,他们研究出的多原子分子动力学方程式至今仍在被沿用。 1956年,王承书回国积极投身我国科研事业的研究还同时兼任着北京大学的教授,带着满腹经纶回国后的她意气风发,如同年少时出类拔萃的样子,面对新型研究的挑战,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考验,新的赛道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 于是她带着不服输的闯劲,和一群年轻同志共同探索这片秘密森林,面对新事物,她那份好学再次被点燃,在她的潜心钻研下,对于新赛道的探讨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后来我国浓缩轴的生产陷入困境,王承书又一次接受了这个棘手的任务,她的丈夫都无从得知她绝密的工作任务,她承受着家人的质疑不远万里来到了远在兰州戈壁滩上的504工厂,没有人知道她是极具天赋的物理学家。 在那里,她像普通的工人一样每天干着重复的工作,一日一日的俄语翻译是她们迈向成功必须要跨越的一座大山,一群人废寝忘食,每天大量的计算和公式推演让她们看到了希望。 直到1964年邓小平去504工厂视察工作时无意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他认出了王承书,但王承书为人低调,在他离开后始终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
[太阳]1964年4月,邓小平视察兰州504厂,一家对外绝密的铀浓缩工厂,在车间
酷炫青春风飞扬
2025-08-08 00:20:2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