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老家的嫂子进城,见到了开国少将刘其人,一见面,嫂子指着身后怯生生的女

混沌于浮云 2025-08-08 19:15:29

1956年,老家的嫂子进城,见到了开国少将刘其人,一见面,嫂子指着身后怯生生的女娃娃,让刘其人给孩子安排个工作,而刘其人的反应却令人意外! 刘其人出生在1916年的山东威海蒲湾村,那是个中农家庭。他小时候就没了妈,全靠爸拉扯大。从小聪明,1931年进了荣成县风山高小,两年后考上文登第七乡村师范学校。那学校里地下党活跃,他接触到进步思想,1934年9月由张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他刚18岁,就开始投身革命活动。学校生活让他明白穷人翻身的道理,他积极参加地下工作,帮着传播革命理念。1935年11月,胶东特委发动“一·四”武装暴动,他和同学响应号召,加入了暴动队伍。虽然暴动没完全成功,但他没退缩,继续在地方坚持斗争。1936年,他考入济南第一师范,继续接触马列主义。年底,他离开家乡去北平找党组织,后来转到山西阎锡山的军训团学习,接上组织关系。1937年4月,他终于到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那年12月提前毕业,他返回山东开展工作。 作为八路军特派员,刘其人在新泰、莱芜、蒙阴交界处组建了200多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当指导员和教导员。队伍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后,他升任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工委书记。抗日战争打响,他领导部队在鲁中区和清河平原坚持游击战。1940年1月,他组建山东纵队第九支队,任政委。10月,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政委。1942年2月,任清河军区副政委。1944年初,任渤海军区副政委兼渤海区行署主任。他指挥部队多次反击日伪军扫荡,保护根据地。那些年,部队转移频繁,他把刚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沂蒙山区老乡,一走七年。孩子回来时瘦得不成样,但他坚持不带身边,说战士的孩子都在家挨饿,他的不能搞特殊。妻子夏明在鲁南纺织厂上班,来部队探亲也跟战士吃大灶。他不许炊事班给她开小灶,强调规矩不能破。 1945年抗战胜利,刘其人率渤海军区主力3个团改编的山东第七师独立旅,从黄骅县出发进军东北。部队经静海、杨柳青、武清到丰润,阻击国民党军进攻承德。1946年,部队参加哈西作战、攻占“三肇”、长春进攻战役、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等战斗。1947年10月,他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5月,任东北军政大学上级干部大队政委,12月任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政委、天水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委、武汉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委。1953年,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56年任总政组织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还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那年他还当选中共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战斗和部队建设,为政治教育出力不少。工作上他总是一丝不苟,从不搞特殊化。1947年在渤海纵队时,炊事班给他炒鸡蛋,他推开盘子,说前线弟兄啃窝头,他不能吃这个。司务长劝他注意身体,他拍桌子说战士的身体也重要。从那起,他跟战士同吃同住。 1956年春天,刘其人的嫂子从山东老家带女儿小景来北京找他。嫂子想让孩子进城找份工作,哪怕进厂当工人也行。那时候小景已经长大,村里没啥出路。嫂子以为兄弟当了大官,能帮一把。刘其人见了她们,没答应安排工作,说孩子还是回老家种地好。这事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他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早有例子。建国后,组织要给他换新家具,他死活不要。家里的沙发破了,用军毯盖着。桌子腿松了,自己绑铁丝修。老战友来串门笑他日子过得寒碜,他说从农村出来的,现在吃饱穿暖比以前强多了。嫂子临走,他悄悄塞了两百块钱给她包里,那是攒了大半年津贴,在当时能买两头牛。嫂子推辞,他坚持让她拿着,给孩子买身新衣服。但他强调,自己是党员干部,不能开后门。这决定源于他一贯作风,不搞特殊,不沾亲带故。 嫂子带小景回山东后,女儿在村里嫁人,过平平常常的日子。别人问她为啥不去北京沾父亲的光,她总说种地和当兵都是为国家做贡献,没高低之分。刘其人继续在部队工作,严格律己。1960年,他受谭政案影响,被降为总政组织部副部长,还受党内警告处分。但他没改变原则。1974年1月16日,他在泰安逝世,享年58岁。葬礼那天,小景从村里赶来,哭着说父亲没给她啥物质,但给了清白做人的道理。后来,小景的儿子参军入伍,她把爷爷留下的党章交给儿子,说不管走到哪,都要记住自己是老百姓的孩子。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为刘其人恢复名誉,肯定他一生贡献。他的故事在部队流传,新兵教育时,教导员讲起他拒绝特权的事。他的旧伙食账本、打补丁的军装、写给生产队的信,都提醒年轻战士,当官是为老百姓办事,忘了本就完了。

0 阅读:1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