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在一次采访中说:清华物理系的老师叶企孙就是个老封建,老顽

沈言论世界 2025-08-09 11:14:18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在一次采访中说:清华物理系的老师叶企孙就是个老封建,老顽固。众所周知,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并培养了后来享誉各领域的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就包括何泽慧、钱三强、王大珩、赵九章等人。   1932年,梳着麻花辫的苏州姑娘何泽慧踏入清华园。她以物理系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却在报到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障碍。   时任系主任的叶企孙直言不讳地动员女生转系。这位后来被尊为“大师的大师”的教育家,彼时竟不信女性能学好物理。   18岁的何泽慧当场反驳:“你们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一个性别条件?招生的时候没有说啊!” 这场交锋以叶企孙的让步告终,但他留下了一个苛刻条件:如果考试不合格,必须马上走人。   四年之后,清华物理系的毕业榜单给予了“老顽固”最为有力的回应。何泽慧的毕业论文《实验室用电流稳压器》获得90分最高分,与未来的丈夫钱三强并列第一。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当初差点被劝退的女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始终稳居年级第一,让包括钱三强在内的所有男同学都甘拜下风。叶企孙的“偏见”被自己的学生用实打实的成绩击得粉碎。   何泽慧的反抗精神并未止步于清华园。1936年赴德留学之际,她将目光投向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实验弹道学专业。此专业与德国军事工业关联紧密,从不招录外国学生,更未曾有过女性涉足。   面对系主任克兰茨教授的拒绝,她言辞铿锵地反问:“您能到中国来担任兵工署的顾问,助我们抗击日本侵略者吗?”   我前来学习此专业,乃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君何故而不收我呢?” 克兰茨被这位中国姑娘的胆识和爱国情怀打动,最终破例录取。1940年,何泽慧荣膺德国军工史上首位女博士学位。   然而,她以精确的数据、严谨的论文予以证明:性别绝非衡量科学能力的标尺。这种挑战权威的勇气,恰恰与叶企孙教育思想的核心不谋而合——尽管最初在性别问题上存在盲点,但这位大师毕生倡导的正是独立思考与求真精神。   叶企孙的“顽固”或许源于他对物理学科的严苛标准。他规定每届专修物理的学生不超过14人,认为“不使青年徒废其光阴于彼所不能学者”。   这种“重质不重量”的理念,让清华物理系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摇篮。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也令人称道:每周在家中举办“茶话会”,师生围坐畅谈学术与人生;当发现李政道在课堂上阅读更高阶教材时,立即准许他免修课程。   何泽慧与叶企孙的“对峙”,最终在科学报国的共同信念中化解。1946年,她与钱三强于巴黎结为伉俪。此后,夫妇二人通力合作,发现铀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现象,西方媒体盛赞其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央视采访要她打扮化妆,她一口回绝:“我就爱说大实话”——这份坚持真实的品格,与当年挑战叶企孙的少女如出一辙。   叶企孙的教育遗产因自我修正而更显珍贵。他保留着李政道1946年的电磁学试卷,直到去世十六年后才被亲属发现;他给理论近乎完美的李政道扣掉两分,只为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这些细节透露出大师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科学精神在于不断打破成见,包括自己的成见。   当何泽慧用实力证明女性同样能在物理学登顶时,叶企孙的沉默接纳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教育家的伟大不仅在于坚持标准,更在于勇于修正标准。   2011年何泽慧离世时,家中的陈设保持着丈夫钱三强生前的模样;2017年,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升空,命名正是对她一生的致敬。   而那位被称作“老顽固”的叶先生,其肖像至今挂在清华物理系的走廊上,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五十多位院士学生的照片共同见证着:偏见可能存在于任何人身上,但真正的科学精神终将超越它。 素材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官方账号 2024-08-21 09:15

0 阅读:0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