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9年,奄奄一息的乾隆语重心长地对嘉庆说到:“你千万不要动和珅。“谁知,

蕊蕊聊过去 2025-08-09 14:19:31

公元1799年,奄奄一息的乾隆语重心长地对嘉庆说到:“你千万不要动和珅。“谁知,乾隆死了才15天,嘉庆立马赐死了和珅,拿着和珅贪的8亿白银填窟窿去了。 然而,15年后,危机一触即发,嘉庆这才意识到父亲的英明。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想象一下,一位垂暮之年的皇帝,用最后的气力留下遗言,却被儿子迅速推翻,结果酿成大祸。这不光是父子间的纠葛,更是王朝兴衰的缩影。乾隆晚年,为什么偏偏护着那个臭名昭著的贪官和珅? 清朝乾隆时期,国家表面上太平盛世,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也有些积累。但乾隆在位六十年,花销巨大,南巡了好几次,还修了不少园林,这些都得靠国库支撑。到晚年,官员腐败问题冒头,地方上老百姓日子不好过,起义的苗头开始露出来。和珅这个人,本名钮祜禄·善保,1750年生在北京,满族正红旗,早年爹妈没了,家境穷苦。他靠自个儿努力,学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1772年进宫当侍卫,慢慢得到乾隆赏识。乾隆看他办事利索,就让他管仪仗队,后来升到大学士、军机大臣,掌控崇文门关税和内务府事儿。他敛财的本事大,通过各种渠道搞钱,但也帮乾隆凑资金,支持皇帝的开支。乾隆知道他贪污,却没动他,因为和珅能把事儿办得稳妥,维持朝政正常转。嘉庆登基是1796年的事儿,那时候乾隆禅位,但实权还在乾隆手里,和珅继续当红人。嘉庆看着权力旁落,心里肯定不舒服,怨气越积越多。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在养心殿驾崩。临终前,他拉着嘉庆的手,说:“你千万不要动和珅。”嘉庆表面答应了。可乾隆一死,嘉庆就亲政,马上动手。正月初四,下诏革了和珅的职,把他关起来。列了二十条罪状,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啥的都有。正月十八,赐死和珅,让他自缢。接着抄家,财产堆积如山,白银八亿两,还不算那些名画瓷器。全都充公,补了国库的窟窿。嘉庆当时觉得痛快,以为除掉了个祸害,能整顿朝纲。和珅确实贪得厉害,搜刮民财,民间怨声载道,他的倒台在当时看是件好事。但问题出在后头,没人能顶上他的位置。朝里其他官员,能力不行,还各自小算盘多,办事拖沓。国库虽一时满了,可花起来快,乾隆时代攒下的矛盾没解决,地方腐败照旧,百姓负担重。 十五年后,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爆发了。林清带人直扑紫禁城,这是清朝入关后头一遭,皇宫差点儿被攻破。嘉庆赶紧调兵镇压,总算平了,但王朝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下罪己诏,反思朝政败坏。这时候,他才明白乾隆的用意。乾隆留和珅,不是护短,而是因为他有本事稳局面,筹钱办事儿高效。杀了和珅,像杀鸡取卵,短期得利,长远亏本。清朝从这儿开始走下坡,起义越来越多,国力衰弱。历史告诉咱们,治理国家,得讲究平衡,处置贪官要及时,但也得培养能干的人。和珅虽是负面典型,他的存在反映了当时体制问题。咱们今天学历史,就是要吸取教训,强调廉政勤政,维护社会稳定。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