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翻了!贵州贵阳,一女子买了套二手房,顺利过户入住后,却从邻居口中得知,原房主7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12 21:20:48

吵翻了!贵州贵阳,一女子买了套二手房,顺利过户入住后,却从邻居口中得知,原房主74岁的老父亲在屋内因病离世,买房时她反复确认房子是否“干净”,卖家信誓旦旦称没问题,如今这情况,女子觉得被骗,要求退房退款,卖家却喊冤!网友:这房算凶宅吗?   女子站在客厅中央,指尖划过新换的墙纸,触感光滑却无法驱散心里的滞涩。 搬入这套二手房的第四周,她刚把父母寄来的十字绣挂在墙上,楼下邻居一句闲聊便彻底打碎了她对新家的期待。 “前房主他爸走得挺安详,74岁,就在主卧那张床上……”邻居的话语轻飘飘的,落在她耳中却重如巨石。   2024年10月完成过户时,她特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先生说“格局通透,无煞气”,当时她以为这是“干净”的佐证。其实从看房到签合同的一个月里,她三次向卖家确认房屋是否有忌讳之事。 第一次在中介门店,她盯着房产证问“房子里没出过什么事吧”,卖家摇头说“空了两年,就老人住过,后来搬去养老院了”。 第二次交定金时,她强调“我老家讲究多,必须保证干净”,卖家笑着保证“绝对没问题,放心住”;最后一次过户前,她又追问,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干净得很”。   如今想来,这些对话里藏着认知的鸿沟。女子理解的“干净”,是从未发生过死亡事件;而卖家口中的“干净”,或许仅指房屋质量无虞。 她翻出通话记录,发现每次询问都没明确提及“是否有人去世”,只笼统地用了“忌讳之事”“不干净”这类模糊表述。 中介后来作证时也说,行业默认的“凶宅”仅指发生过凶杀、自杀等非正常死亡的房屋,自然死亡不在此列。   纠纷爆发后,女子第一次找到卖家对峙,对方的错愕不似作伪。“我爸是心脏病去世的,属于正常老死,这也算事?” 卖家拿出父亲的病历,显示老人患冠心病多年,2023年冬夜在家中突发心梗,送医前已离世。“你问的时候,我以为你担心漏水、违建,谁会想到这个?” 他觉得委屈,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必要特意提及。   法院审理时,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自然死亡是否构成“凶宅”,二是卖家是否有告知义务。 承办法官查阅了大量判例,指出司法实践中“凶宅”的认定需满足“非正常死亡”要件,如暴力犯罪、意外事故等,74岁老人因病去世显然不符合。 至于告知义务,法律规定卖家需披露影响房屋价值或使用的重大瑕疵,而自然死亡是否属于“重大瑕疵”,取决于交易双方是否有特别约定。 本案中,购房合同未对此类情况作出说明,女子也未能举证证明曾明确要求排除自然死亡情形。   一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后,女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进一步指出,“干净”属于主观模糊表述,卖家的承诺未超出一般人对房屋状况的理解范畴,不构成欺诈。最终,二审维持原判。   判决结果在网上引发热议。支持女子的网友认为,买房是人生大事,卖家应主动披露可能影响买家决策的信息,尤其是涉及民间忌讳的内容。 支持卖家的则觉得,将自然死亡与“凶宅”挂钩过于迷信,法律不应纵容这种非理性诉求。 有律师在评论区提醒,此类纠纷的根源在于约定不明,建议购房者在合同中明确列出忌讳情形,如“近五年内是否发生过任何死亡事件”,避免日后争议。   女子最终没有退房,只是请了保洁对房屋进行彻底清洁,连家具都换了大半。她偶尔会在小区碰到卖家,两人点头致意却无话可说。 这场风波让她明白,二手房交易里,比房屋质量更需要审视的是沟通的清晰度——有些看似不言而喻的认知,在法律和现实面前,可能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那句简单的“是否干净”,或许从一开始就该被拆解成更具体的问题,才能避免如今的尴尬与遗憾。

0 阅读:56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