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10万明军与10余万蒙古骑兵在甘肃对决,双方战斗两天两夜,都拼尽了全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14 14:39:46

1370年,10万明军与10余万蒙古骑兵在甘肃对决,双方战斗两天两夜,都拼尽了全力。此战,蒙古骑兵阵亡数万,王子以下文武官员被俘虏1865人,士兵被俘虏84500人,蒙古主帅王保保仅带几个人逃离战场,狼狈不堪。 甘肃城外,一条叫沈儿峪的山沟沟成了十万明军与十余万蒙古铁骑的对决战场。 这场战斗即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自明太祖朱元璋从1368年在应天登基,建立大明王朝后,并将元顺帝驱逐回漠北后,北方的威胁一直都在。 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权,尤其是其军事支柱,太尉、中书右丞相王保保,始终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王保保此人,十分英勇,上阵杀敌那是一点都不含糊,朱元璋曾赞“天下奇男子”。 前一年在雁门关的失利并未击垮他,反而退回漠北后,他集结十几万蒙古骑兵准备再战。 洪武三年初春,这支大军再次压向大明西北边陲,兵锋直指定西城。 消息传至南京,朱元璋深知王保保的厉害,此战关乎新生王朝的北疆安危。 看了周围所有人,最终他选择了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当即下旨,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总领平羌将军冯胜、右副将军汤和、以及崭露头角的左副将军蓝玉等一众骁将,统兵十万,驰援定西。 四月,两支决定命运的大军终于在沈儿峪狭路相逢。 沈儿峪地势崎岖不平,两边就是两座大山。 而徐达指挥明军在南岸高地扎下坚固营盘,壁垒森严。 王保保则率其麾下蒙古铁骑,占据北岸高地。 连续数日,双方在沟壑两侧展开了试探性交锋。 蒙古骑兵开始不断的发起试探性的进攻,而明君而稳扎稳打,不求冒进。 一时间,战局陷入了胶着。 黄土塬地上,每日都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双方将士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一个细节,被明军的侦察兵敏锐地捕捉到,并迅速上报至徐达的中军大帐。 几名被俘的蒙古游骑在审问中透露,王保保营中有一项特别的夜间规定。 为防止战马鞍具磨损马背影响次日作战,所有骑兵在夜间休息时,必须将马鞍卸下并反扣在马背上。 这个习惯本意是爱护战马,却无意中暴露了战术漏洞。 如果夜晚偷袭,那么他们一定需要更多的时间把马鞍放好才能作战,这就是明显的漏洞。 徐达闻讯,觉得这就是天赐良机! 他迅速召集众将,手指点在沈儿峪北岸的王保保大营位置,部署了作战计划。 全军二更造饭,三更行动! 以勇猛著称的蓝玉率领精锐骑兵为前锋,正面强渡沈儿峪,直扑北元大营正门,制造混乱,吸引敌军主力注意。 同时,汤和、冯胜各率一万精兵,分别从左右两翼秘密迂回,绕至北元大营侧后,形成合围之势。 徐达自领中军主力,待三路就位,以号炮为令,发动总攻! 夜深人静,蓝玉率领的前锋部队衔枚疾走,悄然逼近了北元大营。 猛然间,一声号角撕裂夜空,紧接着是喊杀声! 蓝玉一马当先,率部撞开了营门,杀入敌营! 沉睡中的北元军营瞬间炸开了锅。 惊醒的蒙古士兵紧张的跑出去扑向自己的战马,结果却发现马鞍是反扣着的! 他们紧张的手忙脚乱地翻转马鞍,安装马镫,系紧肚带,整个前营乱作一团。 这个时候,东南和西南方向又爆发出喊杀声! 汤和与冯胜率领的左右两翼明军,精准地插入了北元军营的侧后心脏地带! 三路明军里应外合,将整个北元军营分割包围。 王保保从睡梦中被亲兵摇醒,冲出大帐,到处是明军的旗帜和喊杀声,自己的士兵像没头苍蝇般乱撞,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这位身经百战的统帅瞬间明白,大势已去! 他当机立断,在几名忠心家将的死命护卫下,甚至来不及披挂整齐,便抢过一匹战马,伏鞍疾驰,带着王妃和几个年幼的儿子,头也不回地向逃去,连妻妾都无暇顾及。 主帅的仓皇逃离,蒙古骑兵纵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刻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绝境。 明军则步步紧逼,战斗从后半夜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 沈儿峪两岸的黄土被鲜血反复浸染。 两天两夜的血战终于落下帷幕。 硝烟散尽,战场一片狼藉。 徐达下令清点战果,发现战场上遗留下数万具北元士兵的尸体。 普通士兵俘虏高达84500人! 当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传至南京,朱元璋闻讯,拍案而起,畅快大笑! 他立刻下旨嘉奖三军,盛赞徐达之功。 数月后,徐达班师回朝,所过之处,万民空巷,欢呼雷动。 沈儿峪之战,不仅是徐达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大明王朝与北元政权战略态势的转折点。 此战彻底歼灭了北元最具战斗力的野战兵团,粉碎了其反攻中原的军事基础。 王保保虽侥幸逃脱,并在日后于岭北之战中让明军吃过亏,但北元政权再也无力组织起如此规模、对明朝构成致命威胁的军事力量。 大明北疆,经此一役,终得稳固。 徐达的智勇,朱元璋的决断,以及那个关于马鞍的致命细节,共同铸就了这场决定帝国命运的辉煌胜利。 主要信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故事丨明朝初年,发生在甘肃的三大战役)#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1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