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到中国前,塞尔维亚多地开始打砸抢烧;64人被打伤,武契奇承诺一年半后下台 当地时间13日凌晨,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等城市突然冒出大批暴徒,他们手持棍棒见人就打,把路边车辆掀翻点火,商店玻璃被砸得稀巴烂,甚至连市政大楼都被冲击。 现场视频里,浓烟滚滚中能看到暴徒追着行人猛砸头部,惨叫声混着燃烧声,整个城市像战区一样。官方说至少64人受伤,其中大多是维持秩序的警察,连精锐部队的士兵都没能幸免。 武契奇紧急出来表态,说这是“奇迹般维持了和平”,还承诺自己一年半后总统任期结束就下台,不会参加下一届选举。 这场暴乱来得突然却也有迹可循。表面上看,导火索是去年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故。当时事故导致多人伤亡,民众本来就憋着一股火,政府虽然处理了市长和总理,但反对派抓住机会大做文章,天天上街喊口号要“彻底问责”。 可实际上,这只是个由头,更深层的矛盾早就埋了很久。塞尔维亚这些年经济虽说有起色,但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年轻人失业率高,腐败问题又久治不愈,老百姓心里都有怨气。 再加上反对派联盟“塞尔维亚反对暴力”一直在背后煽风点火,他们从去年选举开始就指控政府舞弊,要求重新投票,可每次选举结果都是武契奇的前进党大胜,反对派彻底没了耐心,干脆把街头变成了战场。 武契奇在第一时间就把矛头指向了外部势力。他说有情报显示,这次暴乱是西方策划的“颜色革命”,目的就是要推翻他的政府。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很快就站出来支持,说确实有证据表明外部势力介入。 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更直接,点名感谢俄罗斯情报部门提前预警,让政府能及时应对。这事儿让人想起之前白俄罗斯的情况,卢卡申科也是在关键时刻得到俄罗斯的支持,才稳住了局面。 不过塞尔维亚的情况更复杂,它夹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既要争取加入欧盟,又和俄罗斯保持着传统友谊,这种平衡本来就难维持,现在出了这档子事,两边的脸色都不好看。 欧盟和美国的反应就很微妙。欧盟一方面呼吁塞尔维亚“保持克制”,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调查选举公正性,言外之意就是觉得武契奇的胜利有问题。美国那边更直接,彭博社等媒体整天盯着塞尔维亚的局势,暗示反对派是“民主力量”。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给塞尔维亚的NGO砸不少钱,这些组织明里暗里都在支持反对派。就像2022年,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给塞尔维亚的“公民社会”组织拨了200万美元,说是搞“选举监督”,实际上就是培养亲西方势力。这种套路和当年乌克兰“广场革命”前的操作如出一辙,先扶持反对派,再制造合法性危机,最后推动政权更替。 武契奇承诺下台的决定,既有无奈也有策略。他知道光靠强硬手段压不住场子,必须做出让步才能平息民愤。但他也留了后手,强调自己会继续履行总统职责,直到任期结束。 这一招其实是在试探反对派的底线,看看他们是真的要改革还是只想夺权。更关键的是,武契奇这么做也是为了稳住国际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国。他这次访华本来就带着深化合作的任务,要是国内乱成一锅粥,合作项目肯定受影响。 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可不少,匈塞铁路、河钢集团的钢厂,这些项目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就业,还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要是因为暴乱让这些项目黄了,塞尔维亚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说到中塞关系,武契奇这次访华确实有不少干货。2024年7月生效的中塞自贸协定,让双方90%的税目都免了关税,这对塞尔维亚的经济来说是个大礼包。 中国援建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桥”,匈塞铁路通车后,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的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3小时,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塞尔维亚人都看在眼里。 所以就算反对派整天喊着“反对暴力”,老百姓心里也清楚,谁才是真正帮他们发展的朋友。就像白俄罗斯加入一带一路后经济好转一样,塞尔维亚人也明白,和中国合作能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而不是西方那些空头支票。 不过,这场暴乱也暴露了塞尔维亚深层次的问题。反对派联盟内部其实并不团结,他们既有极端民族主义者,也有中间派,在科索沃问题上分歧很大。这种内部分裂让他们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主张,只能靠街头暴力来刷存在感。 再加上西方通过社交媒体搞认知战,用AI换脸技术伪造警察暴力视频,在TikTok上带节奏,这些手段让局势更加复杂。武契奇虽然暂时稳住了局面,但一年半后的选举还充满变数,反对派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而欧盟和美国也不会停止干预。 塞尔维亚这场暴乱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外部势力想趁机搞政权更替,内部矛盾积累已久,再加上经济压力和社会不公,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泽连斯基,秘密被发现!国际调查组追踪阿联酋可疑资金流时,意外锁定乌克兰总统泽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