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年,雍正想建堤坝治理黄河,却被江苏巡抚尹继善给否了,而且老尹还批评雍正的

小博大史 2025-08-15 09:44:33

1729年,雍正想建堤坝治理黄河,却被江苏巡抚尹继善给否了,而且老尹还批评雍正的宠臣李卫不懂水利。大家都觉得尹继善这回完蛋了,然而,老尹却因此开启了光速晋升之路。

这个满洲镶黄旗的“算盘精”,竟敢把皇帝宠臣的方案批得狗血淋头,而且还因祸得福,他究竟做了啥?

说起这尹继善的仕途起点,全靠康熙六十年那场瓢泼大雨。

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赴关外祭陵,半路遇暴雨,躲进八旗子弟尹泰府邸避雨。

檐下闲谈时,胤禛被尹家庶子尹继善惊着了,这后生捧着《水经注》看得入迷,说起治水头头是道。

当时胤禛临走撂下话,来日进京,定要寻我!

就这样五年后新帝登基,当尹继善踩着恩科台阶跃进翰林院。

别人钻营门路时,他蹲在河道衙门啃工程旧档。

雍正六年江淮大水,33岁的尹继善被空投到江苏巡抚任上。

下车伊始就撞见漕粮征收的猫腻,粮吏把秤砣挖空芯,一石粮能称出一石二!

于是他当场掀翻秤台,这一幕吓得贪官裤裆湿了一大片。

1729年黄河又发威,当时李卫的“束水攻沙”方案哄得雍正直点头。

就在这位宠臣南下督查时,拍着尹继善肩膀画大饼,尹老弟,皇上金口都开了,你顺水推舟多省心!

大概意思就是我咋说你咋做不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啥。

但尹继善攥着勘测册子不松手,黄河不是江南运河!

上游深三丈,下游浅八尺,你把水憋急了,堤坝比豆腐还脆!

于是回头就写折子痛陈利害,把李卫批成“水利睁眼瞎”。

这一幕把他的幕僚吓得连夜卷铺盖跑路,得罪天子近臣,九族脑袋都不够砍!

谁知雍正看到奏折哈哈大笑,满朝文武装哑巴,就他敢说人话!

原来皇帝早觉得李卫方案悬乎,正愁没人递梯子下台。

此时尹继善趁机摊开河防图,哪段该疏浚减淤,何处要分洪蓄水,标得清清楚楚。

雍正朱笔一挥,照尹爱卿说的办!

朕替他爹高兴,养出这么个宝贝疙瘩!

后来事实证明,尹继善的治河方案确实有效。

之后雍正为了奖励他给他加了太子太保头衔以示鼓励。

然而治住黄河不算完,之后尹继善转手就捅漕运的马蜂窝。

那年月运粮的旗丁像饿狼,验米要“样米”,开船收“顺风钱”,连量米的斛都耍花样。

斛底垫木板叫“戴帽”,斜踢一脚洒粮叫“踢斛”,一船粮刮走两成油水。

百姓交粮得扛三麻袋,一袋喂官,一袋喂丁,剩下一袋才进国库。

这样搞百姓迟早的饿死,好在尹继善。

而尹继善的解法叫“漕耗归公”,每石粮明收六分银,三厘贴旗丁运费,三厘给州县修仓。

完粮只用平斛自挡,洒的米粒准带回家。

直后他的新制刚贴榜,粮道老爷的师爷就哭丧着脸找上门,大人断人财路,要遭黑砖啊!

老尹冷笑出了事有皇上顶着怕个啥,干就完了,于是转头带人蹲点吴江县。

果然逮到书吏在斛边抹香油,谷粒滑进筐里不计数。

只见他拎起油罐往县太爷案头一墩,下次再玩这手,本官请你喝一壶!

直到乾隆爷坐龙廷时,此时的尹继善已熬成三朝老臣。

皇帝把两江地界当试验田,一股脑给他压上九颗大印,两江总督管民政,江宁将军掌兵符,河道漕运盐政全包圆。

南京城里传俏皮话,衙门狮子朝北坐,见着尹爷也哆嗦。

没想到的是手握重权的老尹反倒更抠搜。

修河堤发补贴,他自掏腰包添三成,灾年煮粥赈济,亲自盯着厨子下米。

有次查仓见陈米生虫,把管库官踹进粮堆,百姓吃这米,你良心喂狗了?

要说最绝的还是是治混混,他把地痞名册贴衙门照壁,朱笔批注“本官盯着呢”。

那二流子王三刀被贴了名,吓得跪在衙前连磕九个头,青天大老爷给活路,再犯浑自断手指!

直到1771年春,77岁的尹继善倒在书案前。

十房儿子围拢分家产,账房先生抖开册子念,现银一百八十三两,田产无。

儿子们傻了眼,老爹当四十多年封疆大吏,竟比县学教谕还穷酸!

当这个消息传到苏北时,老农在土地庙供起“尹父”牌位。

当年治河分的淤田,如今已收了三茬麦子。

漕粮改章后省下的铜板,凑成嫁妆把孙女儿风风光光嫁出门。

河工王老夯蹲田埂上咂旱烟,这老爷子,账算得比谁都精,偏给自家算亏了本!

尹继善死后归葬北京,坟头无碑无兽。

唯乾隆帝赐谥“文端”二字,暗合他一生行事,端方似砚台,墨尽纸留香。

南京仓巷至今有条“尹公街”,老人摇扇指点,从前这儿是漕粮过秤处,尹大人站过的地界,二百多年没出过贪粮官。

多来几个这样的清正廉洁的好官,这皇朝想不大兴都难。

0 阅读:209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