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场主在电视节目上哭喊说,如果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美,他们要在明年破产。   首

天天纪闻 2025-08-15 15:17:37

美国农场主在电视节目上哭喊说,如果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美,他们要在明年破产。   首先得弄清楚,美国的大豆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紧缺吗?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4/202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达到44.61亿蒲式耳,折合成吨的话就是1.2亿吨左右。   这还不算完,全球大豆产量在2024年已经超过4.27亿吨,其中出口量就有1.82亿吨。这么大的产量,再加上南美国家像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也在拼命增产,全球市场早就供大于求了。   就拿美国来说,2024年底的大豆库存预计达到4.7亿蒲式耳,也就是1280万吨,库存消费比超过31%,这意味着美国国内的大豆库存已经高到需要想办法消化的地步了。   那中国的情况呢?中国确实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达到1.05亿吨的历史新高。但这里有个关键变化:中国进口大豆的来源早就不是美国一家独大了。   2017年的时候,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还高达34%,但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21%,而巴西的占比从31%飙升到71%。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巴西大豆价格更优惠,品质也稳定;另一方面,中国也在有意分散风险,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2024年4月,巴西大豆因为天气原因延迟到港,中国马上启动了储备投放,还从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增加进口,很快就稳住了市场。这说明中国不是不需要大豆,而是有了更多选择。   再说说美国大豆过剩的根子在哪儿。美国的农业政策一直鼓励大规模种植,政府每年给农场主的补贴不少,但这些钱大多进了ADM、嘉吉这样的大粮商口袋。   结果就是美国大豆越种越多,2024年播种面积虽然减少了4%,但单产提高了,总产量还是居高不下。而南美国家呢,巴西2024年大豆产量1.55亿吨,阿根廷也恢复到4950万吨,两国加起来出口量超过1.4亿吨,其中大部分都卖给了中国。这么一来,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就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美国农场主的日子不好过,真的全是中国不买大豆造成的吗?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美国国内大豆收购价一直在下跌,ADM这样的企业今年把大豆基差报价下调了6.5%,农民实际到手的钱更少了。   再加上化肥、能源价格上涨,种地成本越来越高。还有,美国政府虽然给了100亿美元农业补贴,但这些钱主要流向了大型粮商,中小农场主分到的寥寥无几。更麻烦的是,南美大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巴西的大豆从种植到出口全流程成本比美国低15%,中国买家自然更愿意掏腰包。   中国这边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咱们一直在想办法减少对外依赖。一方面,国内大豆产量从2016年的1359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2065万吨,虽然还不够,但自给率在慢慢提升。   另一方面,科技手段也在发挥作用。比如,饲料企业开始用其他蛋白源替代豆粕,像棉籽粕、菜籽粕,甚至昆虫蛋白都在试验阶段。还有,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少吃油、少吃肉,对大豆油和豆粕的需求增长就没以前那么快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国还在进口大豆,为啥不能多买点美国的呢?这里面有个现实考量。美国大豆虽然品质不错,但价格波动太大,而且容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就拿2018年贸易摩擦来说,美国大豆价格一度暴跌30%,中国企业损失惨重。从那以后,中国就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进口结构。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达到7465万吨,从美国进口的只有2213万吨,这种多元化策略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话语权。   还有个事儿得说道说道。美国大豆过剩其实是个结构性问题。美国生产的大豆80%以上是高油品种,主要用来榨油和生产生物柴油。但中国进口大豆有70%是用于饲料,对蛋白含量要求更高。   美国大豆的蛋白含量普遍比巴西低2-3个百分点,这就导致中国饲料企业更倾向于采购南美大豆。这种供需错配,就算中国想买美国大豆,也得考虑实际需求合不合得上。   另外,美国的农业政策也在加剧过剩。比如,美国环保署计划大幅提高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到2026年预计能消化155亿磅豆油。但这部分需求增长有限,而且生物柴油的生产受政策变动影响很大。   2024年,美国豆油库存降到5个月来的低点,可大豆压榨量却创了历史新高,这说明就算有生物燃料支撑,也消化不了全部过剩产量。   最后得说说,美国农场主的困境其实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结果。在南美大豆的冲击下,美国大豆的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34%降到2024年的21%,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中国故意打压。   如果美国农场主真的想解决问题,可能得从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入手,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国家的进口订单上。毕竟,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价格和质量才是硬道理。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