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直顶着“全球第一消费市场”光环的美国,竟藏着这么大的猫腻。 4月23日央视一曝光,全天下才看清,它那吹得震天响的18.8万亿美元GDP,居然有一大半是“数字魔术”变出来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堆看似唬人的经济数据里,实际能算“真金白银”的部分,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中国这两年实实在在的消费力一冒头,直接戳破了美国的“消费神话”,现在再看谁手里捏的是真牌、谁揣的是废纸,简直一目了然。 先说说美国最“经典”的造假套路,给GDP“塞虚货”。 咱普通人过日子,自己住自己买的房子,顶多算“固定资产”,哪会天天琢磨“我这房子要是租出去能收多少钱”? 可美国统计局偏不这么想,他们发明了个叫“自有住房虚拟租金”的说法,说白了就是:你住自己的房子,就算你给自己交房租,这部分“想象出来的房租”还得算进GDP里。 就拿纽约来说,一套普通公寓市场价月租大概3000美元,不管房主住没住、收没收着钱,统计局都能把这3000美元,当成“消费贡献”记到账上。 更离谱的是,这还不是个案,全美国1.4亿套自有住房,每套都这么“虚拟”一遍,一年下来光这一项,就能“刷”出上万亿美元的虚假GDP。 这哪是算经济,简直是玩“过家家”! 还有更让人看不懂的操作:政府替老百姓付的医疗费、公益组织送的免费餐,居然也能当“消费”算。 众所周知,美国医疗有多坑,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 看个感冒花500美元,做个简单体检收2000美元,连一片普通的降压药都能炒到天价。 这些钱里,有不少是政府通过医保替民众买单的,可美国不管这个,只要钱从政府账户流到医院,就算成“居民消费增长”。 更荒唐的是公益服务,比如社区给流浪汉发的免费午餐、教会办的免费养老服务,这些本是非营利的善意举动,美国也能按市场价给它“估值”。 顿饭按15美元算,一次护理按80美元算,然后全塞进GDP里。 就这么折腾,单是医疗和公益这两项,每年又能给美国的“消费数据”,多加几千亿美元的水分。 你以为这就完了?美国还把“涨价”当成“增长”来骗自己。 最典型的就是二手车市场,2023年美国通胀厉害,二手车价格一路飙升,一辆2020年的丰田凯美瑞,年初卖2万美元,年底就涨到2.8万美元。 这8000美元的差价,本是通胀推起来的“价格泡沫”,跟“新创造的价值”半毛钱关系没有,可美国统计局却把这差价,算成“消费增长”。 仿佛车还是那辆车,只要卖得贵了,就算给经济做了贡献。 天价医疗费也是同理,抗癌药在美国卖10万美元一年,在欧洲只卖2万美元,这8万美元的差价不是因为药更好,就是因为美国药企垄断抬价。 可这部分“虚高的支出”,照样被美国当成“消费动力”写进经济报告里。 为啥美国非要费这么大劲给GDP“注水”?说白了,就是想攥紧“全球消费霸主”的招牌。 这些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工厂要么迁到国外,要么干脆倒闭,能拿出手的实体经济越来越少,只能靠“消费”撑场面。 毕竟全球资本都爱往消费市场大的地方跑,只要GDP数据好看,就能骗外资来美国建厂、投资,还能让其他国家觉得“美国经济还是最强的”,乖乖跟着它的规则走。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两年美国民众的真实消费情况早就露了馅: 2024年美国信用卡违约率飙到十年新高,有60%的家庭拿不出500美元应急,连买 groceries(日用品)都得靠刷信用卡。 这哪像“消费强国”的样子,分明是表面光鲜,内里早空了。 现如今,中国的消费实力一上来,美国的“数字魔术”就玩不下去了。 这时候美国再想靠虚假GDP维持霸权,根本没人信了。 说到底,经济不是数字游戏,消费也不是靠“编数据”就能撑起来的。 美国总想靠歪门邪道掩盖自己的经济短板,可越遮越丑;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搞实体经济、满足居民真实需求,反而越走越稳。 现在美国的“消费神话”被打破,手里能打的牌越来越少,而中国握着实实在在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链,未来在全球经济里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重。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
谁能想到?一直顶着“全球第一消费市场”光环的美国,竟藏着这么大的猫腻。 4月
盖说社会
2025-08-18 12:55:5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