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得不佩服,普京敢想敢干,乃一条硬汉! 不少人看完这个新名字,第一反应是:这话说得够直白,够硬气,够普京。 这事得从历史根源说起。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发动了代号"八月风暴"的远东战役。157万苏联红军分三路攻入中国东北,仅用24天就击溃了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役彻底摧毁了日本负隅顽抗的最后希望,直接加速了二战终结。但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刻意淡化苏联的历史贡献,甚至试图篡改历史。 靖国神社游就馆里,把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说成"赫赫战功",把南京大屠杀歪曲成"清缴便衣士兵",连天皇的和歌都被用来宣扬军国主义思想。这种颠倒黑白的历史观,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更让人愤慨的是,日本在现实政治中不断挑衅。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紧跟美西方步伐,对俄实施史无前例的制裁,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甚至突破和平宪法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 日本政客一边在国际场合指责俄罗斯"破坏规则",一边却在国内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种双重标准彻底激怒了普京。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基斯塔诺夫所说,更名纪念日就是要让日本正视历史,别想篡改二战结果。 这个改名背后藏着很深的战略考量。从法律文件看,俄罗斯明确把这一改动列为"反制措施",直接回应日本的不友好行为。 过去日本总拿"战后国际秩序"说事,现在俄罗斯用历史事实打脸:你日本今天的地位是二战战败国的身份决定的,否认苏联的胜利就是否定整个战后体系。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纪念活动上直接警告日本:走上军事化道路只会让亚太更危险。 对俄日领土争端来说,这也是一记重锤。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一直是两国死结。俄罗斯近年不断加强岛上军事存在,普京多次登岛视察,而日本官员只能坐飞机远远观望。 更名纪念日等于在国际上强化一个认知:俄罗斯对四岛的控制是二战胜利果实,任何挑战都等同于否定历史正义。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说,领土问题没得谈,俄罗斯不会"求"日本签和平条约。 国内层面,这一举措极大凝聚了民心。俄罗斯近年通过立法和教育改革强化爱国主义,统一历史教科书、将宗教文化纳入必修课,都是为了重塑民族认同。 更名纪念日正好契合这一趋势,让民众把二战记忆与当下国家抗争联系起来。2023年9月3日首个新纪念日当天,萨哈林州举行大规模游行,民众高呼"历史不容篡改",这种集体情绪的动员效果远超预期。 国际反应也耐人寻味。日本政府急得跳脚,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召见俄大使抗议,声称此举会"煽动反日情绪"。但俄罗斯根本不买账,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日方抗议无效"。 反观中国、韩国等曾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舆论普遍支持俄罗斯的历史立场。这种默契背后,是对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共同警惕。 更深层看,这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在西方全面制裁下,普京正加速构建"多极世界",联合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非西方力量对抗孤立。更名纪念日等于向世界宣告:俄罗斯不会在历史问题上妥协,也不会在外交压力下低头。 正如国际政治学者指出的,纪念日是国家的政治标签,普京用这个标签把俄罗斯定位成反霸权先锋,为拓展国际盟友奠定基础。 现在回头看,这个改名堪称一箭多雕。它既是对日本现实挑衅的反击,也是对历史正义的捍卫;既巩固了国内团结,又在国际上争取了道义制高点。 普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历史叙事变成了外交武器,用一个纪念日名称的改动,撬动了整个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正如俄远东联邦大学教授古宾所说:"日本想掩盖历史,俄罗斯就把真相刻在国家记忆里,让全世界都看到。"这种硬气的做法,正是普京作为政治强人的鲜明风格。
拒绝历史重演!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加表示,如果要求乌克兰以领土让
【175评论】【39点赞】
叶落归根
中俄联手干掉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