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不会再当冤大头! 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加油站前,等待加油的车队蜿蜒三公里,黑市油价飙升至每升4美元,这是2025年3月军政府驱逐中石油高管后触发的全国性油荒。 2003年,当西方石油公司嫌尼日尔"地质条件差、利润薄",开着直升机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中石油的勘探队正背着压缩饼干和钻机扎进沙漠。他们用了三年时间,在别人觉得“没希望”的地方,找到了可开采的油田。 然而,找到油田只是第一步。中石油又花了五年,在沙漠里建起了开采基地。没有路,他们就自己修了一条从油田到城镇的砂石路;没有水,他们就打了深井,建了蓄水池;没有电,他们就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当地的年轻人跟着学技术,不少人成了油田的技术骨干。 2015 年,中石油又在尼亚美附近建了一座炼油厂。这之前,尼日尔的原油得运到国外炼,再运回来卖,价格贵不说,还经常断供。 炼油厂建好后,尼日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成品油,加油站里的油价降了一半。炼油厂还雇了两千多个当地人,从操作工到管理员,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吃上 “工业饭”。 为了让油能顺畅地从油田运到炼油厂,再分到各个加油站,中石油又修了一条输油管道。管道穿过沙漠和农田时,特意绕开了当地的祖坟和重要的水源地。 这些年,尼日尔的石油产业慢慢活了起来。靠着石油出口,政府有了更多钱修学校、建医院。首都尼亚美的路灯亮了起来,郊区的农田里多了不少灌溉设备,都是用石油换来的外汇买的。当地人提起中石油,都说 “那是带来好日子的公司”。 但在尼日尔军政府上台后,不知道听了谁的建议,觉得中石油“赚多了”,开始提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先是要提高石油分成比例,从之前约定的 15% 涨到 40%;后来又要求油田的管理权全部交给尼日尔人,哪怕他们还没掌握核心技术。 中石油的代表多次谈判,说可以提高分成,但得循序渐进,毕竟前期投入太大;也愿意加快培训当地员工,但技术不是一天能学会的。军政府却觉得这是 “拖延”,2025 年 2 月,突然宣布要 “收回国家资源主权”,限令中石油高管在 72 小时内离开。 可油田的核心设备操作、安全监测,很多都是靠中方技术人员把控。他们一走,当地工人不敢随便动设备,怕出事故,油田的产量一下子降了七成。 炼油厂也跟着停了。关键的催化剂配方、生产流程的参数,都是中石油的技术积累,当地工程师没学透,开了两天,炼出来的油质量不达标,只能停机。输油管道的维护也断了,没几天就因为一处泄漏,全线停了运。 军政府也想过办法。他们去找之前撤走的西方石油公司,希望对方回来帮忙。可那些公司派人来看了看,说 “现在的局势不稳定,风险太高”。他们又想从邻国买油,可邻国的油也是从中石油那里来的,人家听说尼日尔把中石油赶跑了,怕惹麻烦,也不敢卖多。 黑市就这样火了起来。有胆大的人用油罐车从邻国偷偷运油进来,一转手就翻好几倍。普通人买不起,只能少开车,少用农机,日子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中国外交部回应,中尼的石油合作是基于双方共识的,互利共赢。现在的情况,是尼日尔方面单方面破坏了合作基础。“我们尊重尼日尔的主权,但合作得讲规矩,不能说变就变。”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石油在尼日尔不是来 “占便宜” 的。这些年,他们在当地的投入超过了 20 亿美元,赚的钱大部分又投回了新项目。西方公司嫌麻烦的事,他们一件一件做了,就是想把合作做长久。 现在,尼日尔的加油站前,车队还在排着。太阳升起又落下,司机们的耐心一点点被磨掉。他们可能还没完全明白,赶走一个真心合作的伙伴,代价会这么大。而中国,经历了这么多事,早就不是那个会为了 “面子” 委屈自己的国家了。 参考信息源:
一则消息:中国援建的尼日尔凯大吉水电站在投产前夜突然停摆。网友直呼:再也不当冤大
【6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