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报披露季,中国创新药行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翰森制药等头部企业营收净利双增,创新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国际化布局加速落地。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资本助力的三重驱动下,中国创新药企业正从“量变积累”迈向“质变引领”,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
作为中国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的半年报数据印证了行业龙头的强劲韧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41.80%,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恒瑞医药的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营收比重提升至60.66%,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近三年上市的新品保持高速增长,艾瑞昔布、吡咯替尼等早期产品通过新适应症获批和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持续释放增量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通过对外许可(License-out)实现技术出海,上半年确认首付款收入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包括与默克(MerckSharpDohme)2亿美元的PD-L1/TGF-β双抗合作,以及与IDEAYABiosciences7500万美元的PROTAC技术授权。这种“自主研发+全球授权”的商业模式,标志着中国药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升级。
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达38.71亿元,占营收比重24.56%,其中费用化研发支出32.28亿元。高强度投入下,公司研发成果加速兑现:上半年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涵盖肿瘤、代谢、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在研管线中,100余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阶段,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全球展开,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15个新分子进入临床,包括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双抗、小分子抑制剂等前沿技术平台。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强调:“未来三年,恒瑞将保持每年10款以上创新药申报临床的节奏,构建‘引进-自研-合作’立体化研发体系。”
恒瑞医药的出海路径日益清晰:一方面,通过自主申报推动创新药在欧美日等规范市场获批,目前已有15个创新药实现全球同步开发;另一方面,借助License-out模式与跨国药企深度绑定,上半年对外许可收入占创新药总收入比例超20%。公司表示,下半年将启动瑞维鲁胺、氟唑帕利等产品的欧盟上市申请,并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5款创新药的美国关键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的亮眼表现并非孤例。百济神州、翰森制药、甘李药业等企业半年报显示,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国际化进程加速已成为行业共性趋势。
曾因高研发投入深陷亏损的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核心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80.12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美国市场贡献超60%。公司管理层指出,泽布替尼已在全球65个市场获批,成为首个年销售额突破十亿美元的中国创新药。与此同时,百济神州通过裁员、关闭部分临床中心等措施优化费用结构,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推动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翰森制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34亿元,其中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比提升至82.7%。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阿美替尼(EGFR-TKI)、艾米替诺福韦(乙肝新药)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快速放量,同时通过与葛兰素史克(GSK)等跨国药企合作推动管线出海。财报显示,翰森制药海外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2%,国际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作为国内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7亿元,同比增长57.18%;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101.96%。公司国内销售收入增长55%的同时,国际市场成为新增长极:上半年国际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74.68%,产品覆盖巴西、墨西哥、印尼等新兴市场。公司表示,未来将加大在欧美市场的注册申报力度,并计划通过收购海外生物药企业完善全球化布局。
头部药企的集体爆发,印证了中国创新药行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政策层面,医保谈判简化创新药准入、地方惠民保覆盖创新特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举措持续落地;资本层面,科创板、港股18A章节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长40%;技术层面,AI制药、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本土创新企业,如英矽智能、药明巨诺等。
从“仿制跟随”到“创新引领”,从“中国新”到“全球新”,中国创新药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龙头的半年报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药企的硬实力,更预示着一个万亿级市场的爆发前夜。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赋能下,中国创新药的“质变时代”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