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曾公开放话: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 这可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用真金白银来表态,“苏世民学院”,专门招收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来中国学习,除此之外,他还把大量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市场。 这样的大手笔,让很多美国人炸了锅,纷纷讽刺他,说这是“背叛”,说他是在帮美国的竞争对手壮大实力。 但苏世民却给出了自己的逻辑,世界经济是一体的,中国的发展,不光利好自己,也能反过来给美国带来机会。 这件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打破了人们习惯的认知,一个美国的顶级富豪,居然公开喊出“未来在中国”,并且用实际行动押注,这无疑戳中了西方社会敏感的神经。 要知道,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中国和美国是竞争关系,甚至是对手,但在苏世民的眼里,这个世界并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的大格局。 他敢于把资本和教育资源都往中国投,说明他看得比一般人更远,从投资角度来看,苏世民的选择其实很现实。 中国经济的体量摆在那儿,市场规模全球最大,增长速度也还在世界前列,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哪里有未来,资金就该流向哪里。 与其说苏世民“押注中国”,不如说他是顺势而为,他比很多人更清楚,资本是逐利的,不会被民族情绪左右。 如果说美国有人讽刺他“背叛”,那更多只是出于一种情绪化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商业逻辑。 再来看他捐清华的举动,7亿元建“苏世民学院”,这不是简单的慈善,而是一个长远布局,他的思路很明确,通过教育,把全球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吸引到中国,亲眼见到、亲身体验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 这些人未来会进入政界、商界、学界,成为世界的话语精英,他们对中国的理解越深刻,对未来全球合作就越有利。 某种程度上,这是在搭建一座跨文化的桥梁,让更多西方人不再通过偏见看待中国,而是通过真实经历去认识中国。 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国内才会出现大量质疑,很多人担心,这样的项目等于帮中国培养“国际粉丝团”,会削弱美国的软实力。 再加上苏世民还把投资重点转向中国,更让他们觉得“心里不踏实”,但站在苏世民的角度,他看重的并不是短期的国家竞争,而是长期的全球秩序。 他认为世界经济早已一体化,中国发展得好,美国也能受益,比如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对美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机会。 把眼光放宽一点,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冷战时期,美国也有不少资本家和企业,哪怕在政治对立的环境里,依然选择和苏联做生意。 比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在美苏关系紧张的时候,毅然决定进入苏联市场,甚至为此专门设计了独特的瓶装形式,避免刺激美国国内的政治敏感神经。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苏联人对“美式生活”的向往反而更深了,可口可乐赚得盆满钵满,这说明,商业逻辑和政治逻辑,很多时候是两条交错但不完全重叠的轨道。 苏世民敢于公开表态“未来在中国”,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他不仅仅是个投资人,更是个敢说敢做的战略家。 他把钱投向中国教育和产业,本质上是把桥梁搭好,让未来更多的合作顺理成章。 从国际角度来看,这种跨国投资和教育合作的力量,往往比单纯的外交语言更有穿透力,一个商人用真金白银投下去,胜过一千句政治口号。 很多例子都能说明这一点,比如上世纪初,美国的几位大富豪捐款给中国建立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这些机构后来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深远。 再比如,德国的博世基金会几十年来在中国投钱办项目,不仅带来了技术合作,也培养了两国一代又一代互相理解的人才。 所以苏世民的选择,其实是在延续历史上这种“民间资本塑造国际关系”的传统,他甚至认为,这才是对美国最好的投资方式,别人骂他“背叛”,在他看来只是没看懂未来。 信源:海峡网——2024-09-11——《美国“黑石大佬”苏世民,向清华捐款7亿元,建“苏世民学院”,在他的著作....》
2012年,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曾公开放话: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
青橘小罐
2025-08-25 14:3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