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西方媒体彻底沉默了,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西方航母服役百年,却还不如一个仅仅拥有航母几十年经验的国家。 当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平时对中国军事进展总要说上几句的西方媒体,这次像是集体按了静音键,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他们心里肯定特别纳闷:凭什么中国才短短几十年,就能在航母这种大国重器上,把我们几百年积累的经验给超过去? 你看,这种彻底的沉默背后,其实不是轻视,而是他们真的搞不懂,我们这种“中国速度”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追赶,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突破,直接挑战了他们对百年海军发展规律的认知! 前段时间,福建舰又一次通过官方媒体镜头亮相了,这次更厉害,甲板上的舰载机弹射视频直接震惊了国际网络。 这可是我们头一回公开展示国产航母上的舰载机弹射,那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 央视也相当罕见地披露了海试的不少细节,我们的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都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了电磁弹射起降。 军事爱好者们看到这些画面,那兴奋劲儿,简直要溢出屏幕了。 福建舰这套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真心厉害。 它比某些西方现役航母用的交流系统,能耗低了40%,故障率也少了60%。 它能让舰载机带着满油满弹轻松起飞,效率高得惊人。 有专家表示,我们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在某些领域领先美国至少十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尤其是歼-35,它的作战能力甚至被认为超越了F-35,让人对中国航空技术的进步感到惊讶。 福建舰的作战效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甲板的调度效率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在搭载能力方面,福建舰能够搭载多达70架各型舰载机,尤其在甲板上设有36个停机位,机库内还能储存30架折叠状态的飞机,充分展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 与我国之前的航母相比,福建舰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空间配置,均有大幅度提升。 这些成就的背后,不仅是科技创新,还有我国强大的工业链的支撑。 福建舰所使用的2200兆帕超级钢材、完全自主生产的雷达元件和与港珠澳大桥相同等级的防滑涂层,都让这艘航母的技术含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最核心的材料到微小的芯片,我们成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完全解决了关键领域的依赖问题。 这种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中国航母能够快速发展的真正基础,确保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建造速度也是个奇迹,福建舰从开工到海试,只用了短短五年,比美国福特号足足快了七年。 我们花12年攻克了电磁弹射技术,不仅比美国少用了九年,成本还更低。 这速度哪来的?我们有“边建造边改进”的创新模式。 比如,陆地上的弹射器和航母舰体同步测试,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不像有些国家,因为协调不好,老是出问题拖进度。 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工业根基实打实的强大。 我们船厂工人那股子“三班倒”的干劲儿和工匠精神,真不是盖的,这弥补了某些国家造船业设备老化、技工流失的不足。 所以有外媒忍不住感叹:“中国不是在造船,而是在构建一种能改写海权规则的能力。” 想想我们航母发展的初期,那真是难啊。 七十年代开始探索,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得死死的。 那时候为了学习,我们甚至去买人家的废旧航母回来研究。 为了不让技术外泄,这些船都被拆得只剩个空壳子。 可就算那样,这些庞然大物第一次运到中国时,还是让人震动。 后来,苏联解体了,我们费尽心思才从乌克兰把没完工的“瓦良格”号弄回来。 那艘船,一路回国也是历经坎坷。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国际环境里,我国人才磨砺出了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从“瓦良格”号改造而来的辽宁舰开始,中国的航母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辽宁舰服役不到一年,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就开始了建造,标志着我国航母技术和建造能力的迅速进步。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建造效率也越来越高,山东舰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执行了多次海上护航任务,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而到了2022年,福建舰的首次公开亮相,更是将中国的航母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实力和决心。 航母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和综合国防能力。 中国几十年的航母发展,是为了确保自己不再受制于人,不再让历史上的屈辱重演,确保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参考资料:中华网——福建舰成功电磁弹射歼-15T意味什么 航母服役在即)
要是真有一天中美站到对抗的关口,你大概率会发现个颠覆认知的事儿:咱中国活成了“大
【98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