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大局将定,派谁去稳定上海?华老、叶帅和李先念各自推荐一人 1976年10月

思念蚀骨灼心 2025-08-27 01:01:41

76年大局将定,派谁去稳定上海?华老、叶帅和李先念各自推荐一人 1976年10月7日凌晨,北京东侧灯火未熄,中南海勤政殿里传来了急促脚步声。四人帮刚被控制二十四小时,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人围坐圆桌,一张巨幅沪市地图摊在面前,红蓝标记密密麻麻。叶帅低声说了一句:“上海不能乱,一刻也不能乱。”这句话给整个夜谈定了基调。 上海的敏感程度,在座诸人心知肚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都在那座城市经营多年,工交口、宣传口、民兵系统几乎处处留痕。更棘手的是,9月下旬上海民兵刚刚领到一批步枪,约十七万支散落各区,一旦被别有用心者煽动,后果不堪设想。 谁去坐镇?必须熟军队、懂地方,还得拿得出手里的硬通货——威望。华国锋先开口,他推的是倪志福。“倪同志出身工人,党群基础厚,关键时刻他一句‘兄弟们听党的’会比千言万语好使。”叶剑英略一沉思,将手里铅笔轻轻点在苏振华名字旁:“军口要有人镇得住,老苏合适,他打过仗、管过省,贵州练出来的那股狠劲,到上海正好用得上。”李先念随后提出第三个名字——彭冲,“江苏一带他最熟,沪苏交界处的兵工厂、粮站都归他调度,这个人必须带上。” 三人各持一人,倒也巧合:工、军、地,三股力量齐活。会议持续到拂晓,决议形成——苏振华挂帅,倪志福、彭冲为左右臂,组成中央特别小组,即刻赴沪。 10月8日中午,国航专机划过灰白天幕落在虹桥。机舱门一开,苏振华迈出第一步就压低声音:“先稳电台。”彭冲早安排好车辆,直接奔向人民广播电台。那是舆论要塞,播音稿件若被四人帮余党截胡,全城立刻炸锅。苏振华登台亲读《中央通知》,把四人帮被隔离审查的决定向全市公开,声音洪亮,毫无颤抖。广播结束,街上议论四起,但慌乱并未蔓延,大多数人反而松了口气。紧接着倪志福赶往杨浦、闸北几家大型国企,用上海人听得懂的口吻给工人骨干开小会,“机器得不停,国家才喘得过气,对吧?”朴实几句,比写在墙报上的大标语更管用。 10月10日深夜,苏振华收到一份急电:某区民兵仓库枪械有异动。老将军立刻调第27军一个加强连,与上海警备区协同封仓。面对激动的基层民兵,有人还想闹,两挺机枪对空连射三发警示,现场立刻安静。苏振华只说一句:“弄枪不是闹着玩,家里老婆孩子都记挂着你们。”几百人低头散去,事件就此平息。不得不说,老苏身上那点“横劲”恰是挡子弹的钢板。 稳定并非全靠强势。倪志福抓住上海工人讲道理的特点,召开“行业碰头会”,把交通、电力、煤气、港口等条线头头请来,同桌喝茶不写会议记录。企业代表遇到难题便当场提,中央小组能批就批,批不了的汇总进京。三天里解决了近四十项生产急件,从物资调拨到加班津贴,效率之高让老工人直呼“想不到”。 与此同时,彭冲联系江苏省委,封堵了四人帮旧网线索。苏州、无锡数家印刷厂曾受指使储存宣传品,彭冲派工作组连夜进厂清点,资料装车进仓封存,一宗都没外泄。此举掐断了潜在舆论炸点,也让上海周边不至于被“口号”点燃。 11月初,局面已显起色。上海港昼夜装卸恢复,公交发车间隔回到正常班次,市面上抢购潮退去。中央小组仍不敢懈怠,以工厂、街道、机关三个口深入摸排,将两百余名四人帮死忠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对普通受蒙蔽群众一律甄别教育,区别对待。这样的分寸感,避免了大面积对立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苏振华坚持让彭冲留任市委第一书记,自己则“打完收工”转至东海舰队视察;倪志福在年底人大会议后再返京主持全总工作。安排既稳妥又不给地方添额外层级,体现了那批老干部的务实。 两个月的上海行动,中央没有开大批斗大会,没有搞街头武斗,用的是精确打击+心理抚慰这一套。当年岁尾,全国多地干部写来报告,普遍同意“沪定则国宁”的判断。随后广阔南方几省改革议题得以提上日程,也与上海不再动荡直接相关,这是后话。 1979年2月,苏振华病逝,北京为其下半旗志哀。有人回忆他出沪那天拐进车厢前回头望了望外滩,只说了一句:“算是对得起组织。”这句再朴素不过的话,却镶进了1976年那个多事之秋的底色。 华国锋推荐的倪志福后来主持全国工会数年,工人代表身份愈发厚重;李先念看中的彭冲,则在1977年8月进入中央领导层,陪同邓小平南北奔波,为后来的经济特区敲定不少细节。三人不同履历,在同一个夜晚共同写下“稳定上海”的签名,牵动了一座城市,乃至之后数十年的走向。

0 阅读:335

猜你喜欢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