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年老的宰相苏颂睡得正酣,忽然身下一股暖流,还带着一股尿骚味。原来是暖脚的丫鬟尿床了,苏颂不但没生气,还把她送进宫中。不曾想,这个丫鬟后来竟然成了皇太后。 当时的苏颂,由于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虚弱,每到冬天,手脚就会变得冰凉,夜里常常因为寒冷难以入睡。 子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四处打听,为苏颂买了两名少女做丫鬟,专门负责在夜间为苏颂暖脚。 这两名丫鬟,一个叫韦氏,一个叫乔氏,她们都来自贫苦人家,因为家乡遭遇灾荒,无奈之下才被家人卖到苏府,只求能有一口饭吃。 一天夜里,苏颂处理完公文后,感到格外疲惫。韦氏和乔氏像往常一样暖好被窝后,苏颂便躺下休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苏颂感到忽然身下一股暖流,惊醒后起身,借着微弱的烛光一看,发现韦氏正蜷缩在被窝里,脸色苍白,身体不停地发抖。 原来,韦氏白天忙着打扫院子、洗衣做饭,晚上又要熬夜暖脚,实在太过劳累,刚才不小心睡着了,还尿床了。 苏颂看着眼前这个吓得瑟瑟发抖的小姑娘,心中不仅没有一丝怒火,反而充满了怜悯,温和地说:“孩子,别害怕,我不怪你。你年纪这么小,每天要做这么多活,累坏了也是难免的。” 说着,苏颂仔细打量起韦氏,认为她有“大富大贵”之相,认为留在自己府中做个暖脚丫鬟,实在是太委屈了。 当时宋哲宗正在为各位亲王挑选侍女,苏颂便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声望与人脉,向负责选拔事宜的官员推荐了韦氏和乔氏。 此外,苏颂还特意写信给好友李从约,请他帮忙在选拔时为韦氏美言几句。 在苏颂和李从约的帮助下,韦氏和乔氏顺利通过了选拔。由于两人容貌清秀、举止得体,最终被分配到了端王赵佶的王府,成为了端王妃的贴身侍女。 进入端王府后,韦氏和乔氏深知这份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做事更加勤勉、谨慎,很快就赢得了端王妃的信任与赏识。 后来宋哲宗突然病逝,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哲宗的弟弟简王赵似,另一派支持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 在向太后的极力支持下,端王赵佶最终被推上了皇位,即宋徽宗。 随着宋徽宗的登基,原来端王府的众人也跟着水涨船高。乔氏被宋徽宗看中,纳入后宫,不久后便被册封为贵妃。 乔氏并没有忘记与韦氏的姐妹情谊,多次在宋徽宗面前提及韦氏,希望宋徽宗能给韦氏一个机会。 于是,宋徽宗便临幸了韦氏。这一次侍寝后,韦氏就怀上了,后来顺利生下了一个皇子,宋徽宗为皇子取名赵构。“母凭子贵”,韦氏因此被册封为韦贤妃。 “靖康之变”后,韦氏跟着其他北宋宗室、后宫诸人,被金兵押往北方。 在金国囚禁的日子里,韦氏度过了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命运的转机,终于在绝望中悄然降临。赵构在一些大臣的拥戴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即宋高宗。 这个消息传到金国后,韦氏激动得泪流满面,她知道,自己的命运终于要迎来改变了。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营救他的母亲韦氏。于是,赵构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金国,与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以财物赎回韦氏。 但金国这边态度强硬,他们知道韦氏是赵构的母亲,是重要的 “筹码”,因此迟迟不肯答应赵构的请求。 双方的谈判持续了多年,期间充满了波折与坎坷。 直到绍兴十二年,宋金两国终于达成了和议(史称 “绍兴和议”),金国同意释放韦氏,条件是南宋向金国称臣,并每年向金国缴纳大量的金银、绢帛。 此时的韦氏,已经在金国被囚禁了长达15年之久。当她得知自己可以回国的消息时,激动得彻夜难眠。 在回去的路上,韦氏看着熟悉的山河,心中百感交集,15年的屈辱与磨难,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后,韦氏受到了赵构与满朝文武的隆重迎接。 赵构亲自到城外迎接母亲,看到母亲憔悴的面容,他忍不住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向母亲请罪。 韦氏连忙扶起赵构,说:“能回到家乡,能见到你,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赵构下旨尊韦氏为皇太后,并专门为她修建了宫殿,让她安享晚年。 韦氏成为皇太后后,并没有像其他太后那样干预朝政,而是安心在后宫中生活,偶尔会过问一下赵构的饮食起居。 从一名出身贫寒、只能靠暖脚谋生的丫鬟,到南宋皇太后,韦氏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宰相苏颂当年的一次宽容与善意。 如果不是苏颂当年没有惩罚韦氏,而是将她送往京城,或许韦氏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丫鬟,不会有后来的传奇人生。
雍正驾崩那晚,养心殿里烛火晃得人发慌。乾隆跪在生母跟前,试探着问:“皇额娘,可要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