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实施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有人,在他疯狂的发泄下,使馆内血流成河,一下子9人遇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2年7月29日清晨,莫桑比克马普托的中国大使馆笼罩在非洲特有的燥热中。 翻译官唐健生站在五楼办公室的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帘的流苏。 使馆院里的凤凰木开得正艳,如火如荼的花朵与他此刻阴郁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手伸进口袋,触碰到那柄冷硬的配枪——这把本该用来保卫使馆的武器,即将成为他宣泄怒火的工具。 二十分钟前,他以"检查枪械"为由从保险柜取出了这把五四式手枪和二十多发子弹,管理员甚至没有多问一句,毕竟他是备受信任的老员工。 这场悲剧的伏笔早在几天前就已埋下。 当时唐健生陪同患病的同事居某前往当地医院,在迷宫般的诊室里来回奔波。 异国他乡的医疗系统令人无所适从,焦急中他拨通了上司李某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不耐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心头。 更让他难堪的是,当时居某正痛苦地倚靠在墙边,将上司的敷衍听得一清二楚。 回到使馆后,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 在参赞办公室外的走廊上,唐健生与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抬手打了上司一记耳光。 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闻声赶来的参赞。 随之而来的停职处分像一纸判决书,宣告了他外交生涯的终结。 案发当日清晨,唐健生先来到翻译办公室。 王某正在整理文件,见到同事便露出友善的笑容。 唐健生以取手提包为借口接近,随后突然掏枪射击。 子弹穿透颅骨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鲜血溅落在待翻译的文件上,染红了外交公文标准的浅蓝色纸张。 接着他来到要员许某的住所。 许某和妻子正在享用典型的英式早餐,银质餐刀在煎蛋上划过的声音戛然而止。 开门瞬间,唐健生连开两枪,许某应声倒地时打翻了咖啡杯,深褐色的液体在米色地毯上蔓延开来。 许妻惊恐的尖叫声被后续的枪声打断,她手中的餐巾飘落在丈夫身旁。 杀红眼的唐健生在使馆大楼里继续疯狂行动。 在四楼走廊,他遇到了政务参赞史某夫妇。 史某正要开口询问,子弹已经穿透他的胸膛。 他的妻子转身欲逃,却被第二发子弹击中背部,倒在了铺着大理石的地面上。 八点半左右,最早发现惨状的是机要员小张。 他原本要去送文件,却看见医师王某倒在楼梯转角处,白大褂被鲜血染成暗红色。 小张颤抖着锁上使馆大门,通过外交专线报警时,声音都在发抖。 令人意外的是,唐健生并没有逃跑。 他静静地坐在传达室的真皮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扶手上的一道裂痕——那是去年国庆聚会时不小心划破的。 当警察冲进来时,他平静地伸出双手等待手铐,仿佛刚刚结束一场寻常的值班。 被押送回国受审期间,唐健生始终保持着令人费解的平静。 在最后的审判庭上,当法官宣读死刑判决时,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旁听席上受害者家属痛哭的面容。 1982年12月13日,在北京郊外的刑场,这个曾经优秀的外交官为他疯狂的举动付出了终极代价。 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解释那个清晨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九条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主要信源:(现代快报——翻译官枪杀9名同僚)
1982年,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实施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
尔说娱乐
2025-08-28 11:19:08
0
阅读:273
xucong880
写小说?使馆内部是有武警保卫的,还有武官,一个翻译能拿到武器库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