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每个月能拿到4000卢布的退休金,几年后贬值到不足两美元,眼瞅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考虑到自己在西方国家还有点名气,于是带着孙子,一块儿到了“德国”。 主要信源:(大风新闻——戈尔巴乔夫的晚年生活:退休金一度贬值到2美元) 戈尔巴乔夫曾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手握重权,在国际上叱咤风云,能够影响全球格局。 可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他却一下子变得无人问津,连电话都很少响起。 这种巨大的落差,跟他自己在任时的决策和所作所为脱不开关系,实在怪不得别人。 刚下台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争取到了每月4000卢布的退休金。 在那个年代,这笔钱虽然不算太多,但足够让他和家人过上安稳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叶利钦上台后推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所谓“休克疗法”导致卢布疯狂贬值,通货膨胀严重。 才过了三年,到1994年底,汇率竟然跌到3000多卢布才能换1美元。 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那点退休金折算下来,一年连20美元都不到,别说养家,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戈尔巴乔夫晚年其实并没受穷,反而活得挺自在。 很多人就好奇了,他到底靠什么赚钱呢? 其实,苏联解体后没几年,戈尔巴乔夫就意识到光靠退休金肯定不行,必须自己找活路。 1993年,他成立了“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名义上算是重返公共领域。 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他还信心满满地参选,可惜民众并不买账。 演讲时有人喝倒彩,甚至还有人朝他扔鸡蛋。 最终他的得票率只有0.5%,惨败收场,这也让他彻底清醒——政治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不过没关系,他很快找到了其他赚钱的门道。 毕竟他是国际知名人物,有很多渠道可以维持生活,甚至过得比以前更潇洒。 总的来说,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写书、演讲和拍广告或者电影。 他写了不少回忆录,比如《孤独岁月》、《告别克里姆林宫》,还有那本卖得特别火的《戈尔巴乔夫:真实与告白》。 这些书不光讲述他的执政经历,还透露了很多苏联高层的内幕和领导人之间的轶事,吸引了不少读者。 光靠版税,他就赚了数十万美元。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受邀去国外演讲。 每出场一次,就有几万美元入账。 这种事在各国政要退休后都很常见,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退休后也经常巡回演讲,甚至还跟企业合影赚钱。 比起他们,戈尔巴乔夫还算低调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跨界”拍电影、接广告。他前后参演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不过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在重复“宣布苏联解体”的那一刻。 虽然戏份不多,但片酬不低,拍一次就能拿到几万美元。 那时候美国拍冷战主题的电影正流行,制片方都觉得,有戈尔巴乔夫亲自出场宣布苏联解体,才更有历史真实感。 他也不是什么广告都接。 2007年,他为路易威登拍摄了一则平面广告。 照片里,他穿着大衣坐在车后座,窗外是破旧的柏林墙,手边放着一个LV行李箱。 这张照片意境很深,既有历史沉重感,又有奢侈品的现代气息,引发了很多讨论。 他虽然赚到了钱,物质上不再发愁,但心里到底快不快乐,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变成一个需要到处跑活动、接广告来维持生活的人,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2018年,他在莫斯科红场观看胜利日阅兵时,被拍到流下眼泪。 很多人猜测,他可能是想起了苏联曾经的辉煌,或者怀念自己的父亲——那是一位在二战中牺牲的军人。 不管怎样,戈尔巴乔夫的一生充满起伏和争议。 他推动了苏联的改革和开放,却也亲手终结了一个时代。 直到2022年他去世,人们提到他,最先想到的还是苏联解体那段历史。 他是一个注定被写进教科书的人物,而他晚年的生活,也成了这段历史余波中真实而耐人寻味的一部分。
在清理潜入波克罗夫斯克郊区的矿区的俄罗斯特种突击队的时候,乌军第155旅派出的无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