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作为一名曾经在出行行业做过运力相关工作的人,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高德地图拼车

全能娱乐橘 2025-08-30 19:29:26

大家好,作为一名曾经在出行行业做过运力相关工作的人,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高德地图拼车业务里的一个重要策略——“未拼成按快车价七折收费”。可能很多朋友在使用高德拼车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下单时选了拼车,想着能省点钱,结果最后没拼到其他乘客,系统却按快车价格的七折收了费,比单独打快车还便宜。其实这个策略不是随便定的,背后藏着高德在拼车业务上的用户运营和市场竞争思路。 平时咱们打快车,是按车型、里程、时长算固定价格的;拼车本来是要和其他乘客分摊费用,理论上应该比快车便宜,但前提是能拼到人才行。要是没拼到,按道理说,司机只拉了咱们一个人,成本和跑快车差不多,平台本该按快车价收费才对。可高德偏不,反而按快车价的七折收,这看起来像是“吃亏”的事,实际上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愿意尝试拼车。 现在市面上做拼车的平台不少,用户选不选拼车,最在意的无非两点:一是能不能省钱,二是会不会太耽误时间。很多人不选拼车,就是怕“拼不到还多花钱”“拼不到白等半天”。高德这个策略正好解决了第一个顾虑——哪怕没拼到,也能比直接打快车省三成钱。比如平时打快车从家到公司要30块,选拼车就算没拼成,也只花21块,这个差价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有吸引力,哪怕偶尔等个几分钟,也觉得“省下来的钱值了”,自然就愿意多试几次拼车。 还有,这个策略还能帮高德攒起拼车的“用户基础”。拼车业务要能跑起来,关键得有足够多的人同时下单,这样拼到的概率才高,形成“越多用户用,越容易拼成;越容易拼成,越多用户用”的循环。但刚开始推拼车时,用户量少,拼单成功率低,很容易陷入“没人用→拼不成→更没人用”的死循环。 高德用“未拼成七折”的优惠,就是在打破这个循环——哪怕初期拼单成功率低,用户也不会因为“没拼成还吃亏”而放弃,反而会因为“能省钱”持续下单。慢慢的,用拼车的人多了,拼单成功率自然就上去了,等形成稳定的用户规模后,哪怕后续调整优惠力度,用户也已经习惯用拼车了,这是个长期培养用户习惯的过程。 而且这个策略对司机也有好处。司机跑拼车,最担心的就是“接了拼车单却拼不到人”,相当于跑了一趟快车,却只能拿到拼车的低价,赚得少还浪费时间。以前不少司机遇到这种情况,下次就不愿意接拼车单了,导致拼车的运力越来越少。现在有了“未拼成按快车价七折收费”,司机这边也能拿到更合理的收入——虽然比跑快车少一点,但比原来“没拼成拿拼车低价”要多,而且用户因为这个优惠更愿意下拼车单,司机接拼车单的频次也会增加,不会担心“白跑”。这样一来,拼车的运力能稳住,用户下单后等待的时间也会缩短,形成用户和司机的“双向利好”。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这个策略也是高德在和其他平台竞争时的一个“差异化优势”。现在很多平台的拼车,没拼成要么按拼车价(比快车便宜一点,但没七折这么多),要么直接按快车价收费,用户没什么惊喜感。高德这个“七折”的力度,比大多数平台都大,很容易让用户记住“高德拼车就算没拼成也划算”。比如朋友之间聊天,有人说“上次用XX拼车没拼成,跟快车一个价”,另一个人说“我用高德没拼成才花了七折,省了不少”,这种口碑传播比打广告还管用,能帮高德从其他平台拉来不少原本不用拼车的用户。 不过这个策略也不是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有些用户可能会钻空子——明明想打快车,却故意选拼车,就等着没拼成拿七折优惠,这样反而会增加司机的负担。比如司机接了这类“假拼车单”,以为能拼到其他乘客多赚点,结果只拉一个人,收入还比直接接快车单少,时间长了可能有情绪。所以高德在执行这个策略时,肯定也得通过系统做一些调控,比如识别经常“只下拼车单却不希望拼到”的用户,适当调整他们的拼单匹配优先级,或者在高峰时段(比如早晚高峰拼单成功率高的时候)微调优惠力度,避免资源浪费。

0 阅读:1
全能娱乐橘

全能娱乐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