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中国镓、锗、锑等出口管制已超一年,对美打击效果如何?) 谁说中国在“作茧自缚”?2023年那场镓锗出口管制,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局的“材料战”! 当西方媒体等着看中国笑话时,却不料自己正踏入陷阱:中国用一张许可证,让美国国防部断供、英特尔头疼,同时却激活了万亿内需。 这不是简单的回击,而是一套组合拳,一端是对外精准打击的“手术刀”,另一端是激活内部潜力的“催化剂”。这套组合拳打出去,直接把西方世界给打懵了。 美国媒体和智库当时听到中国对镓锗等进行出口管制的时候,几乎是异口同声,说中国这是在“作茧自缚”。他们等着看好戏,等着中国的生产商被堆积如山的库存压垮,等着全球价格崩盘。 可2023年8月管制生效后,全球市场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恐慌。镓的价格不涨反跌,到了9月甚至跌了9%,锗的价格也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这让看戏的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西方没能看上这出好戏?因为他们算错了一笔大账:中国自身的消化能力。 当出口的闸门关上,国内的需求立刻汹涌而来。半导体和太阳能行业对这两种金属的需求,下半年同比猛增超过20%。深圳的芯片工厂,生产线直接拉满;江苏的光伏企业,锗材料订单都排到了第二年年中。 相关产业不仅没受影响,产量和收入反而还在增长。西方的误判,说白了,就是没看懂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能吸纳一切的“内需海绵”。 再来看这把“手术刀”有多精准。美国国防部采购的夜视仪,核心的锗镜片断供了,装备升级计划直接卡壳。英特尔、雷神这些巨头也跟着头疼。 欧盟那边同样难受,九成的锗都得从中国进。结果,红外传感器厂商停工,汽车自动驾驶项目里的激光雷达也跟着停摆。 有人想找替代品吗?试过了,结果更惨。美国想用氮化铝取代氮化镓,结果新产品散热性差了三成,成本却暴涨四成。 想找新的供应商?美国跑去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但那点产量和质量,根本喂不饱高端产业的需求。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要求盟友们集体封锁,一边自己却偷偷申请从中国进口锗材料,把盟友都看傻了。 到了2023年9月底,中国开始有选择性地发放许可,货物大多流向了欧洲和亚洲,就是绕开了美国。这一下,既稳住了全球市场的基本盘,又成功分化了对手的联盟。 最有趣的是,这场管制在外部施压的同时,竟然成了内部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一开始,生产商确实因为库存发愁,但很快,这些库存就从“负担”变成了宝贵的“战略储备”,被国内蜂拥而至的订单一扫而空。 下游的需求,倒逼着上游必须提升材料质量、优化成本。这一连串的操作,让中国的产业链自己玩成了闭环。到了2024年,管制清单上又多了个“锑”。 到今年年初,连一些美国智库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当初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内需市场和政策的精准度。 你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了。谁掌握了上游的关键材料,谁就掌握了重塑游戏规则的主动权。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土耳其有6.94亿吨稀土,可供全球千年,要中方转让技术?前脚还在同中国谈稀土开发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