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功心切。
1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大军攻下了汉中,并斩杀了曹魏西线主帅夏侯渊,曹操虽然率大军前来救援汉中,但无功而返,汉中正式并入了蜀汉的版图。
拿下汉中后,刘备趁汉中之战的余威,派遣刘封、孟达攻占了上三郡。
同年七月,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大司马,同时对汉中之战的功臣加官进爵。
关羽,晋升为前将军,假节钺。
张飞,晋升为右将军,假节。
马超,晋升为左将军,假节。
黄忠,晋升为后将军。
赵云,晋升为虎威将军。
魏延,晋升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许婧,晋升为太傅。
法正,晋升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
除了官职晋升外,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均被封为列侯。
你可能看出来了,在这个封赏名单中,关羽是唯一一个没有参与汉中之战而被加官进爵的将领。
而且关羽还排在了第一位,他的封赏也是最重的,他的假节钺比张飞马超的假节还要高一个档次,代表君主亲临,拥有诛杀违令者的权力,能先斩后奏,这是赋予了关羽在荆州地区最高的军事和行政决断权。
刘备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关羽,二弟你虽然没有参与汉中之战,但大哥我称王了,我没有忘记你,还把你放在了第一位,你要好好干,替大哥守好荆州。
2
参与汉中之战的将领赚的盆满钵满,没参加的关羽也得到了厚待,但驻守荆州的将领则一无所获,他们只能眼看着他的同袍们加官进爵。
比如糜芳,刘备的小舅子,连他也没能从刘备称王中受益。
关羽作为荆州的统帅得到了厚封,但他的手下却一点好处都没捞着,他的手下肯定不满意。
关羽也有点难堪,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了嘛!
荆州留守军团有意见,关羽就会觉得不自在,作为一方统帅,他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他也得为手下的将领考虑。
而且,关羽是无功受赏,他也怕成都那帮子新贵对他有意见。
关羽想带着荆州军团立功,立一个和汉中一样的大功,这样一来,荆州军团也能加官进爵,他的封赏也能更进一步。
前文已说过,刘备授予了关羽假节钺,他在荆州地区可以自主做决策,所以关羽未经请示刘备,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除了有立功心切的原因外,也有相机行事、临机决策的意思。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备汉中之战后,曹魏元气大伤,驻守襄樊的曹仁也刚刚平定了宛城的侯音叛乱,也是损兵折将。
襄樊空虚,关羽趁着汉中大胜的余威,一鼓作气北伐,有可能将襄樊地区揽入怀中,届时汉中、上三郡、襄樊连成一片,蜀汉占据的地盘就非常可观了。
此时,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还是盟友关系,理论上关羽北伐无后顾之忧。
关羽综合考量了下,觉得襄樊之战胜算很大,所以在立功心切的驱使下,毅然发动了襄樊之战。
3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虽然没有向刘备请示,但得到了荆州军团的支持,他们也想立功。再者关羽假节钺,即使出了问题,也是关羽一人的锅。
襄樊之战一开始很顺利,关羽把曹仁围在樊城,破城指日可待。曹操派来的于禁庞德七军,被关羽一勺烩了。许都以南的群盗见风使舵,立即倒向关羽,接受关羽印号。
关羽前期打出了气势,打出了风格,打出了名号,一度威震华夏。
但没想到孙吴这个盟友背后捅刀子,关羽老家被偷,这才导致关羽全线溃退,兵败被杀。
关羽从北伐襄樊,到兵败被杀,前后六个月时间,而成都方面却异常的安静。
没有任何记载说刘备在得知关羽北伐后派军支援关羽,诸葛亮这个蜀汉大脑也对关羽北伐一事保持沉默。
从关羽决定北伐,到战败身死,一直是关羽孤军作战,刘备和诸葛亮对此持默认态度。
当关羽兵力不足向驻守上三郡的刘封孟达请求援兵时,刘封孟达居然拒绝,是不是两人也嗅出了成都方面对关羽北伐不以为然的态度。
关羽立功心切,冒然发动北伐之战,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兵北伐的战略,而成都也没能支援关羽,最终令关羽兵败身亡。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实在让人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