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下令斩杀降将董福祥,刽子手挥刀砍下,只听“咔嚓”一声,董福祥却安然无恙,身后的木桩应声而倒。 董福祥在西北战乱之时,拉起了一支队伍,控制了陕甘10余州县,号称三十万之众。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求自保的老百姓,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数万人。 1868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率大军出征,而董福祥的这支队伍,自然也被列入了必须 “剿灭” 的名单之中。 左宗棠的前锋大将刘松山,采取“以一点开花,中心突破”的战法,直接突破董福祥的外围防线,连战连胜。 董福祥眼看着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绝境,叫来几个亲信商议,有人说:“大哥,咱们这点实力,根本挡不住左大帅的大军啊!再这么硬拼下去,兄弟们迟早都得死在这里,不如趁早投降,说不定还能有条活路!” 董福祥心里何尝不清楚眼前的处境,可他始终犹豫不决:自己之前一直与清廷作对,如今战败投降,朝廷真的能放过自己吗? 就在董福祥左右为难之际,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他的父亲被清军俘虏了。这一下,董福祥没了退路,为了救出父亲,也为了手下这些兄弟性命,他最终下定决心,率部刘松山投降。 当董福祥带着大队人马来投降时,刘松山拍着胸脯保证:“你放心,有我在,左大帅绝对不会为难你!” 有了刘松山的承诺,董福祥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随后便跟着刘松山,一同前往左宗棠的大营。 可刚一走进左宗棠的大营,董福祥和刘松山就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 往日里,左宗棠在军营中通常穿着简便的便服,待人接物也十分温和,可这一天,他却脸色阴沉的端坐在中军帐的帅位上,帐下的亲兵们也个个手持武器,眼神锐利。 刘松山心里咯噔一下,暗自觉得情况不妙,但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向左宗棠禀报,同时还特意强调,董福祥是真心归降,还主动交出了武器和马匹。 左宗棠听完刘松山的禀报,脸上没有丝毫表情,语气冰冷地问:“你能保证他是真心投降,而不是假意归降,想日后伺机叛乱吗?” 刘松山连忙回答:“大帅,属下愿意以自己的性命作担保,董福祥绝对没有二心!” 左宗棠说:“他现在选择投降,不过是因为我们兵力强盛,他打不过罢了,哪里是什么真心归降?分明是想暂时隐忍,等日后有机会再谋反作乱!” 董福祥一听这话,吓得立刻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大帅明察秋毫,草民确实是真心归降,若是大帅肯收留草民,草民愿意为大帅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 左宗棠目光紧紧盯着董福祥,说:“只要你还活着一天,就有可能再次召集人手发动叛乱,留着你始终是个隐患!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刘松山见状,顿时急了,劝阻道:“大帅,万万不可啊!若是杀了董福祥,他的部下必定会心生怨恨,到时候很可能会再次发动叛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左宗棠不以为然的说“只要董福祥这个首领一死,他的部下群龙无首,就算想叛乱,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刘松山说:“大帅,属下之前曾向董福祥承诺,会保他性命,若是您今天杀了他,属下就成了言而无信之人,日后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军中的将士们啊?” 左宗棠厉声呵斥:“你被董福祥蒙蔽,本帅还没有追究你的过错,你竟然还敢在这里多言?再敢为他求情,本帅就连你的乌纱帽一起摘了!” 刘松山是个性格执拗、重情重义的人,他一听左宗棠这话,索性说:“大帅若是非要杀董福祥,那就先杀了属下吧!属下不能失信于人!” 左宗棠大声喝道:“来人,把刘将军拉下去!本帅要亲自监斩董福祥,以儆效尤!” 说完,左宗棠迈开大步走出了中军帐。很快,亲兵们就将董福祥绑在了大营中的一根木桩上。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董福祥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没有丝毫求饶的意思,反而抬起头,眼神冰冷地看着左宗棠,说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董福祥要是皱一下眉头,就不算顶天立地的好汉!只是希望大帅能善待我的部下,他们大多都是无辜的百姓,并非有意叛乱。若是大帅敢加害他们,我董福祥就算是化作厉鬼,也绝不会放过你!” 说完,董福祥缓缓闭上眼睛,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刽子手行刑。 左宗棠不经意的笑了笑,低声对刽子手耳语一番。刽子手持刀上前,只听 “咔嚓” 一声清脆的响声,众人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却惊讶地发现,董福祥竟然毫发无损,而他身后的那根木桩,却被砍成了两段。 就在众人都疑惑不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左宗棠突然笑着说:“面不改色,果然是条有骨气的好汉!来人,给董将军松绑,立刻摆酒设宴,我要亲自为董将军接风!” 直到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左宗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杀董福祥,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他的胆量和骨气。 左宗棠接着说:“今日这番举动,不过是想看看董将军是否有勇有谋,是否值得我重用罢了。” 董福祥听了左宗棠的这番话,跪倒在地说:“大帅如此看重属下,属下定当尽心竭力,为大帅效力,哪怕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从此,董福祥便成为了左宗棠麾下的一员猛将。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感到对不起负责西征粮台的王若农,此人跟了他十几年,却始终不能补
【1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