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说郑丽文主张“两岸统一”并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这会导致国民党失去选举优势,甚至可能“害死国民党”! 郑丽文这会儿在党内呼声是真不低,街头演讲时提“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定海神针”,台下举着“要和平不要对抗”牌子的人能排半条街。 可她这边喊得热闹,国民党高层那边却冷得像冰窖,领导班子里没几个人愿意接她的话茬,连个公开站台的都少见。 更现实的是财源,她竞选党主席要拉赞助,那些过去给国民党捐钱的企业家现在都躲躲闪闪,生怕跟“九二共识”扯上关系,继而被民进党盯上!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复杂,国民党这些年早就被民进党吓出了“恐统症”。2020年韩国瑜参选时就因为喊“货出得去,人进得来”,被民进党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最后以38.6%的得票率惨败,蔡英文反倒靠着“抗中保台”拿到57.1%的选票。 从那以后,国民党高层就像被蛇咬过的兔子,但凡涉及两岸统一的话题都躲得老远。可有意思的是,2018年旺旺中时的民调明明显示,超61.1%的台湾民众赞成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连20到29岁的年轻人支持率都有52.1%,中南部所谓的“绿营票仓”支持率甚至超过60%。 这就形成了个怪圈:明明多数人想要和平发展,国民党却偏偏不敢提能带来和平的“九二共识”。 问题就出在民进党这些年的“污名化”操作上。他们把“九二共识”跟“统一”直接画等号,再配上“卖台”的大帽子,谁提就往谁头上扣。 2024年选举就是个例子,赖清德明明只拿到40.05%的得票率,却靠着攻击对手“亲中”险胜,而国民党和民众党加起来有836万张选票,这些选民里不少人其实支持两岸交流,只是怕被贴上“统派”标签。 国民党高层看透了这一点,觉得与其坚持原则丢选票,不如模糊立场争取中间选民。2022年县市长选举就是这么赢的,那些当选的国民党候选人几乎不碰两岸议题,一门心思聊市政、拼经济,结果在中南部拿下不少席位,这让党内更觉得“少说少错”是真理。 财源上的压力更现实。国民党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党产就能过日子的政党了,2014年政治献金就从1.1亿暴跌到2800万新台币,现在更是得靠主席带头到处拉赞助。 那些大企业老板心里跟明镜似的,民进党在台上,谁敢公开支持“九二共识”,第二天就可能被税务稽查或者环保检查找上门;台商们更精明,大陆市场要做,台湾的生意也不能丢,只好对郑丽文这样的候选人敬而远之。 连胜文都直言不讳,现在国民党跟游击队似的,没了党产撑腰,主席位置就是个募款大队长的苦差事,谁沾上都头疼。郑丽文要在这种时候高举“九二共识”大旗,企业家们不落跑才怪。 党内的派系斗争更是让这事难上加难。朱立伦想钦点卢秀燕当主席,人家直接以“台中机械产业受关税冲击”为由拒绝,谁都不想接手这个既要扛路线争议又要搞钱的烂摊子;谢典林跳出来说要参选,理由竟是“保护卢秀燕”,结果被揭穿2023年还退出过国民党支持郭台铭,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让基层更没信心。 郑丽文自己也吐槽党内权力斗争太厉害,这种时候喊“九二共识”,不仅高层不支持,还可能被其他派系当靶子打。毕竟现在国民党里,深蓝想统、浅蓝怕统、地方诸侯只顾自己选区利益,能把大家捏合到一起的早就不是理念,而是“下架民进党”这个临时目标。 现在台湾政坛38.2%的人都是中立选民,他们既讨厌民进党搞对抗带来的兵凶战危,又对“统一”这个词很敏感。国民党本该抓住这个群体,可内部却吵成一团:郑丽文想靠“九二共识”激活深蓝基本盘,侯友宜这些人却怕得罪中间选民,高层则一门心思搞权力平衡。 2024年立法机构选举,民进党席次从62掉到51,明明是国民党提出两岸和平主张的好机会,结果还是没人敢接话茬,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时候,郑丽文跳出来喊“九二共识”,在侯友宜看来,就像在雷区里点火,万一被民进党抓住猛攻,好不容易攒的那点选举优势可能真就没了。 说到底,“九二共识”就像国民党的一件旧棉袄,天冷的时候离不了,却又嫌它款式老被人笑话。郑丽文敢穿出来需要勇气,但国民党整个队伍早就习惯了光着膀子耍帅,突然有人穿上棉袄,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那些躲在后面的高层心里清楚,这件棉袄能保暖,却怕被民进党指着骂“落后”,更怕年轻人嫌“土气”。可他们忘了,2024年那836万张反对票里,多少人就是盼着有个政党能敢说句实在话,能让两岸关系回到和平发展的正轨上。 现在郑丽文把话挑明了,国民党要么鼓起勇气跟着穿棉袄,要么就继续在寒风里硬扛,只是这寒冬腊月的,硬扛下去怕是真要冻出问题来。
国民党突然来了个惊天大反转!很多人都以为罗智强是马英九派出来狙击郑丽文的“杀手”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