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乔女士和李先生感情不合长期分居,约定乔女士负责孩子初高中费用,李先生负责大学费用。今年孩子考上大学,费用高昂,李先生却迟迟不给钱。原来孩子拒绝李先生让其回家磕头祝福的要求,还发消息威胁,父子关系恶化。这源于夫妻自身问题,好在记者调解下,儿子道歉,李先生愿送子上学交学费。 乔女士和李先生,夫妻二人感情早就出了问题,长期分居,就跟陌生人似的,也就中间还隔着个孩子,才勉强有那么点联系。 早些年,他们就商量好了,乔女士负责孩子初中和高中那几年的费用,李先生就管孩子上大学的钱,当时说好拿10万块。 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也争气,今年考上了大学。 9月4号就要开学,这学费、住宿费,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下来好几万。 乔女士就盼着李先生能把钱拿出来,可左等右等,李先生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乔女士心想,这李先生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孩子上大学这么重要的事,他怎么能掉链子? 实在没办法,乔女士只好找记者来帮忙。 记者找到李先生,这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原来,李先生得知孩子被录取的时候,那高兴劲就别提了,觉得自家孩子有出息。 他特意去买了个苹果笔记本,想着孩子上大学能用得上。 还想着孩子开学前能回家一趟,给爷爷磕个头,接受爷爷的祝福,这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图个吉利。 可谁能想到,孩子压根就不领情,冷冰冰地就拒绝了。 李先生心里很失落,就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这还没完,孩子等不及学费,居然给李先生发消息威胁。 那消息里的字,直戳李先生的心。 李先生又气又寒心,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 自己辛苦挣钱,不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前程吗? 要说这父子关系闹成这样,还得从乔女士和李先生自己身上找原因。 李先生这人,一门心思就想着赚钱,整天忙得脚不沾地,陪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 而且他脾气还暴躁,有一次,也不知道因为啥事,居然对乔女士动了手。 乔女士的心,也是一下子就凉透了,对这个家也彻底失望了。 后来,乔女士没忍住,就出了轨。 这事被李先生发现后,儿子,不但不帮自己父亲,还指责父亲打母亲。 李先生,就把乔女士和儿子,都赶出了家门。 这之后,父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僵。 好在记者从中调解,把这一家子都叫到了一块。 儿子低着头,沉默了好一会,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道了歉。 他声音有点颤抖,说,爸,我知道错了,我不该那么对你。 李先生听着儿子的话,他走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孩子,爸也有不对的地方,以后咱们好好过。 还说,会亲自送儿子去上学,学费的事,他也一定负责到底。 李先生为什么对孩子磕头祝福的要求,这么执着呢? 李先生执着于孩子磕头祝福,更多是受到传统习俗和家庭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里,磕头是一种表达敬重和感恩的方式,老一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祝福传递下去,也希望孩子能懂得尊老爱幼、传承家族文化。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这种传统仪式。 李先生以自己的观念强行要求孩子,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李先生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也希望孩子能得到家族长辈的认可和祝福。 但他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没有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父子之间的矛盾。 若孩子拒绝行为合理,李先生以此拒付学费是否合法? 从常理看,孩子可能对这种传统仪式不认同,或者与父亲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导致对父亲的要求产生反感。 若孩子拒绝行为合理,李先生以此拒付学费是不合法的。 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在成年前,父母应当承担其生活费、教育费等必要费用。 即使子女成年,若还在接受高等教育且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有适当帮助的义务。 李先生和乔女士早有约定,李先生负责孩子大学费用。这一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当遵守。 孩子拒绝磕头祝福的行为,与李先生支付学费的义务没有直接关联。 李先生不能因为孩子拒绝履行一个非法律强制要求的仪式,就拒绝履行自己法定的抚养义务。 如果李先生坚持拒付学费,乔女士或孩子可以起诉李先生,要求其履行支付学费的义务。 无论李先生有什么苦衷,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李先生的打人行为造成乔女士轻伤及以上伤害,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最终的调解结果是儿子道歉,李先生愿送子上学交学费。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小莉帮忙)
河南郑州,女子和丈夫感情不合,带着儿子搬出来分居生活,儿子马上上大学,需要一万多
【124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