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取消 2550 亿的芯片订单,欧美那边的光刻机就纷纷停工,现在轮到他们犯愁了:这堆积如山的芯片,到底还能卖给谁? 2025年8月,中国海关暂停了价值2550亿元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审批,里面包括17台荷兰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和23台美国应用材料的蚀刻机。 说白了,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自家芯片产业长牙了。过去几年,中国手机、电脑、新能源车市场火爆,芯片需求爆棚。欧美企业靠着供货中国,赚翻天。 阿斯麦2024年中国订单就达101.9亿欧元,他们大举扩厂,采购光刻机,生产线24小时转。应用材料也一样,蚀刻机卖得飞起。谁想到,中国突然不买账了。 自家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从不足10%蹿到40%以上,中低端光刻机像上海微电子的就能顶上。中芯国际从28纳米扩展到7纳米,手机和汽车芯片基本自产,成本下降20%,供应链稳多了。 以前欧美卡脖子,搞技术封锁,不卖高端货给中国,以为能稳坐钓鱼台。结果中国越堵越猛,自主研发加速。现在订单一撤,他们的麻烦大了。 阿斯麦最明显,中国订单占比从36%掉到预计2025年不到20%。 第一季度净订单才39.4亿欧元,远低于预期的48.9亿。 光刻机一台几亿欧元,闲置维护成本高,生产线利用率降到60%。他们想找新买家,印度塔塔集团有兴趣,但印度本土芯片优先,规模顶多中国五分之一。 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主攻组装,低端需求有限,消化不了高端库存。韩国三星2纳米良率才30%,扩张放缓,不会大买。 之前扩产借了不少钱,年利率5%以上,现在资金回不来,利息压顶。小厂开始裁员,资金链绷紧。应用材料硅谷仓库芯片堆山,销售团队跑断腿也没辙。 中国市场一转,他们的营收直接挨刀。阿斯麦CEO彼得·温宁克1957年生,早年干财务,2013年上位,推动EUV技术,但这次中国变动让他股价跌14%。 他们先前管制出口,中端还卖,但现在整体需求萎缩,积压订单消化期来了。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预计衰退,因为前期提前采购,库存高企。 欧美企业开会讨论,策略调整来调整去,难掩库存压力。说到底,他们以前霸道惯了,以为中国离不开,现在自食恶果。 中国半导体产业风生水起。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收入44.56亿美元,同比增22%,产能每月80万片8英寸晶圆。 华为海思、展讯设计芯片,自产自销,出口东南亚和欧洲。设备自给率目标50%,14nm全覆盖。 国产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10%到2027年30%,图像传感器最高91%,NAND闪存48%。 十四五规划要70%,2023年已23%以上。 产量2025年前三月1094.7亿颗,增6%,虽放缓但基数大。 AI竞赛和国产替代双驱,2024年设备国产化50%。 海外大厂加码中国造,在地化加速,但中国已不那么依赖。市场规模2025年2230亿美元,自给率不到20%?不对,严格算大陆企业支撑的可能10%,但整体进展快。 良率低、成本高、人才缺是痛点,但2025年芯片产值432亿美元。 产业链重构,全球分化,中国突围明显。
英伟达是真急了! 根据西媒的消息:知情人士近期曝光了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特供新
【37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