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小男孩指着电视问妈妈:电视里说的于敏是谁呀?他好厉害呀![无辜笑] 孙玉芹伤感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道:他就是你爸爸呀。 1963年于辛出生在天津,在他的记忆中,母亲孙玉芹总是一手牵着姐姐,一手拉着他,肩膀上挂着装满蔬菜的篮子,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 他稍大后发现父亲的书房几乎每晚都亮着灯,里面传来算盘噼啪的计算声,于敏常常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吃饭都要母亲多次催促,有时客人来访父亲会让于辛到房间外等候,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母亲解释说父亲正在从事一项关系国家安全的绝密工作,需要严格保密,他虽然不完全理解,但从父亲凝重的神情中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那个年代他们一家住的是配给的简陋房屋,家具是老式的铁架床,电视机也是单位分配的旧款,一家人很少外出娱乐,出行基本靠步行或骑自行车。 但有一个休息日,于敏破例带全家去颐和园游玩,走过长廊时他指着墙上的彩绘,详细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特别强调了“岳母刺字”的典故,他听得专注入神,这是他记忆中父亲少有的轻松时刻。 于敏平时工作严谨,但对家人十分温和,有一次他特意买回一只烤鸭,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自己却很少动筷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孙玉芹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每天亲手为他准备简单的面条。 于敏在书房墙上挂着一幅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后来成为于辛理解父亲人生态度的重要线索。 1981年高考时他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但于敏和他详细分析了当时中国轻工业的现状:纺织品供应紧张,产品种类单一,技术水平落后,父亲认为发展纺织工业不仅能解决老百姓穿衣问题,还能带动出口创汇和就业,而这个行业正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经过深思熟虑于辛最终选择了纺织专业,大学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1985年毕业后,他进入轻纺科研单位,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做起。 工作中他主导开发了一套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将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这套系统让生产部门能根据实时销售数据调整计划,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和缺货问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他还特别重视信息安全防护,带领技术团队成功抵御了多次网络攻击,保证了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多年的技术积累让他逐渐成为行业专家,后来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担任高级工程师,即使工作繁忙,他依然经常抽时间陪伴父亲,特别是母亲去世后。 父子俩有时会聊起小时候全家一起吃烤鸭的温馨场景,或者回忆当年他指着电视问“于敏是谁”的童年趣事。这些回忆总能让于敏露出久违的笑容。 2019年于敏去世后,他和家人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将父亲生前使用的计算机、获得的奖章、常用的钢笔等物品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他说这些东西从来都属于国家,而不是私人财产。 如今他加入了中国科学精神报告团,承担起传播科学家精神的任务,他经常走进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为学生们讲述父亲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使命担当。 在报告中他不仅回顾父亲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鼓励年轻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听完报告后深受触动,表示对科学报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一个不知道父亲身份的孩子,到继承父亲精神的传播者,于辛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薪火相传,他没有继承父亲的科研事业,但传承了那份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理想的坚持。 网友们纷纷感慨万千: “破防了!这才是真正的星二代,传承的不是家产而是家国情怀。” “于敏院士隐姓埋名为国奉献,家人默默支持,这一家子都是英雄!” 如果你有机会对于辛先生说一句话,你会对他说什么? 官方信源:人民日报对于敏院士的报道
六岁小男孩指着电视问妈妈:电视里说的于敏是谁呀?他好厉害呀![无辜笑] 孙玉芹
轩叔观察
2025-09-11 17:20:28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