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琢磨着:要是中国在金融、市场、国企这些方面对美国服软,是不是就能躲过制裁,换来和平共处?别做梦了,历史和现实早把答案拍你脸上了! 看看最近几年中美过招的那些事儿,中国每次让步,美西方几乎都会变本加厉。 2018年贸易战刚打响,中国想着“以和为贵”,想通过谈判缓和矛盾,结果美国直接把关税从10%一路加到25%,还把华为等企业列入“黑名单”,美其名曰“国家安全”,其实就是怕中国科技崛起。 2020年,中国签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答应多买美国农产品,结果美国转头就以“人权”为借口制裁新疆企业,连棉花都不放过。 2024年,中国放宽了部分领域的外资准入,想着“开放共赢”,结果美国联合荷兰、日本限制对中国出口DUV光刻机,甚至把中国的量子计算企业也拉进黑名单,生怕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追上他们。 历史一次次证明,美西方对中国的政策本质就是“遏制”,根本不是“合作”,他们要的不是中国“听话”,而是中国“永远当小弟”。 你越让步,他们越觉得你软弱可欺,越会得寸进尺,今天让你开放金融,明天就要求你拆解国企,今天限制你的芯片,明天就盯上你的AI,妥协?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好欺负”的代名词! 到2025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已经覆盖了科技、金融、人才、内政等各个领域,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845家中国实体被列入“实体清单”,涉及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连做小零件的企业都不放过。 735家企业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限制他们进入全球金融市场,相当于直接掐断了融资渠道;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以“涉疆”“涉港”为借口,对中国的官员和企业实施签证禁令和财产冻结,连民间交流都要管。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一边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限制中国获取半导体技术,生怕中国学会“自己造”,一边呼吁中国“公平竞争”,一边却通过“长臂管辖”制裁中国企业和个人,连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科研人员都不放过。 这种“我既要打你,又要你乖乖挨打”的双标行为,暴露了他们的真实目的:通过制裁维护自己的霸权,根本不是为了共同发展,而是为了把中国永远踩在脚下! 面对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中国没有选择“跪下求饶”,而是咬着牙靠自己搞创新,科技领域,中国突破了DUV光刻机的国产化,推出了昇腾AI芯片,性能快赶上英伟达A100了,再也不怕“卡脖子”。 军事领域,中国成功研制了“歼-20”隐形战斗机、“东风-21D”反舰导弹,连美国都忌惮三分;航天领域,中国建成了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再也不用看GPS的脸色。 经济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大国际合作,朋友越来越多,法律上,中国制定了《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等法规,完善了反制裁的工具箱,谁敢欺负我们,就让他知道“中国不是好惹的”。 这些举措说明:中国已经不再依赖美西方的“善意”,而是靠提升自己的实力,构建反制能力,你制裁我?那我就自己造!你限制我?那我就找新朋友! 有人说,中国要是在金融、市场、国企这些方面对美国妥协,或许能换来短期的和平,但我想问:这种“和平”能撑多久?美西方的胃口是无限的,你今天妥协了,他们明天就会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今天让你开放金融市场,明天就要求你拆解国企;今天限制你的芯片,明天就盯上你的AI,妥协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更猛烈的打压! 看看俄罗斯的例子: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层加一层,但俄罗斯通过“向东看”战略,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反而实现了经济多元化,现在腰杆挺得倍儿直。 再看看华为:被美国制裁后,没有选择“服软”,而是咬着牙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鸿蒙系统,现在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连美国都开始忌惮。 中国的出路从来不在妥协,而在自主,金融开放可以,但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的定价权,不能让外资随便“剪羊毛”。 市场开放可以,但必须确保产业链安全,不能把命脉交给别人;国企改革可以,但必须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不能为了“讨好”西方而拆了自己的台。 说白了,美西方的制裁大棒或许能让我们暂时难受,但绝对不可能让我们屈服,历史早就证明:妥协换不来尊重,退让只会招来更猛烈的打压。 中国的未来,不在“讨好”美西方,而在“做好自己”——坚持自主创新,提升综合实力,让制裁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绊脚石!
纽约时报中文网9月9日写道:“随着与美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国内经济放缓,中国
【1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