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effectivetoolsforagents—wi

爱生活爱珂珂 2025-09-13 09:40:56

《Writing effective tools for agents — with agents》

为 AI agent 构建工具,核心是为不确定性系统设计接口,这要求我们彻底转变传统软件开发的确定性思维。

• 开发循环:构建工具不再是单向的开发过程,而是一个与 agent 协同的迭代循环。通过「快速原型 → 综合评估 → agent 辅助优化」的流程,系统化地提升工具性能。

• 工具哲学:少即是多。避免为每个 API 端点创建工具,应专注于整合高频、多步操作,构建面向核心工作流的复合工具。这能有效降低 agent 在决策链中的“认知负荷”。反直觉的例子:提供 `search_logs` 而非 `read_logs`,提供 `schedule_event` 而非独立的 `list_users`, `list_events`, `create_event`。

• 接口设计:agent 的理解力至关重要。

- 命名空间:通过前缀(如 `asana_projects_search`)为工具集划分清晰的功能边界,减少 agent 的选择困惑。

- 描述工程:工具描述是“给 agent 的文档”,其重要性堪比代码本身。清晰、无歧义的参数命名(`user_id` 优于 `user`)和详尽描述,是提升 agent 调用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上下文效率:agent 的 context 是最宝贵的资源,每一滴都不能浪费。

- 返回高信噪比信息:优先返回人类可读的自然语言标识符,而非 `uuid` 等底层技术 ID。

- 优化 token 消耗:默认实现分页、截断和过滤机制。工具可提供 `concise` 和 `detailed` 等不同响应格式,让 agent 自主控制信息密度。

- 引导式错误:错误信息应包含清晰的修复建议,引导 agent 调整其后续的工具调用策略,而非返回无用的错误码。

心得:

1. 开发范式已从“为人写代码”转向“为 agent 写工具”。核心差异在于,交互对象从确定性系统变为一个拥有有限“认知”资源、行为非确定的智能体。

2. Agent 的 context 是最稀缺的资源。所有工具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提升其“token 效率”,无论是功能整合、信息过滤还是返回格式,本质都是在为 agent 的“思考”减负。

3. 最佳的工具开发者,也是 agent 本身。利用 agent 运行评估、分析结果、重构代码,形成一个强大的元能力闭环,让工具和 agent 共同进化。

详情链接🔗 anthropic.com/engineering/writing-tools-for-agents

人工智能 AIagent LLM 工具构建 模型交互

0 阅读:0
爱生活爱珂珂

爱生活爱珂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