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九三阅兵,你以为最难受的,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错了!被这场阅兵伤得最深、最

不负赋墨尘 2025-09-15 07:37:38

看完九三阅兵,你以为最难受的,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错了!被这场阅兵伤得最深、最绝望的,是我们的“南方好邻居”——越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每次说起大阅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日本人最难受,美国人压力最大。可是九三阅兵一结束,真正被震住、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其实是我们的“南方邻居”——越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越南刚刚在自己国庆的时候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   场面确实热闹,河内巴亭广场挤满了人,三万多观众、上万名士兵,苏-30战机呼啸而过,T-90S坦克的镜头反复在电视上播放,解说员一个劲地喊“东南亚最强陆军”。   金兰湾那边甚至还配合搞了场海上阅兵,国内论坛满是“2045年成为发达国家”的豪言壮语。那一刻,越南人是真的觉得自己站上了区域强军的舞台。   结果呢?还没高兴24小时,转头就被中国的九三阅兵给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9月3号一大早,越南人打开手机,全是北京天安门的画面。东风-61核导弹发射车隆隆驶过长安街,导弹上的五星在阳光下闪得刺眼;歼-20S隐身战机低空掠过,银灰色机身反射的光,比他们阅兵式上的信号弹还要耀眼;更别提无人僚机组成的攻击矩阵,直接把越南网友看傻了。   有人干脆贴出对比图:这边越南还在展示苏-30,那边中国已经亮出自主组网的无人机编队。评论里一句话很扎心:“我们还在比坦克数量,人家已经玩起智能作战了。”   光从队伍精神面貌上看,差距也一眼能看出来。越南士兵的队列松松散散,眼神没什么精神气;而中国方队步伐整齐划一,动作精确到厘米,站出来就是一种铁一般的气势。   说到底,这不是士兵个人的问题,而是军队整体训练水平、组织能力的差距。   越南一年搞两次阅兵,结果还是缺少那股硬朗的军味;而中国士兵训练量大到什么程度?仪仗兵的马靴一年能走坏七双,行进距离能从河内走到胡志明市,这种底子不是喊口号能替代的。   再来说武器装备,越南电视台吹得最起劲的是基洛级潜艇和T-90S坦克,可这跟中国亮出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巨浪-3潜射导弹可以在深海发射,越南海军最缺的就是这种战略威慑力。   退役军官也忍不住说真话:“我们还在研究怎么保养坦克履带,中国已经拿出能打穿百米混凝土的钻地弹。”这话一点不夸张。   公开数据也很直观:中国现役坦克数量是越南的4.2倍,海军总吨位差了28倍。可是比数量还不是最关键,关键在“体系化”。   越南的装备说白了是“拼凑型”,能买到什么就用什么,从印度引进的导弹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导航还得靠商业卫星,新建的地下指挥所才80米深,中国的钻地弹直接能打穿100米混凝土。   而中国展示的,是一整套自主体系:北斗厘米级定位、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集群作战、智能化指挥。这背后意味着中国军工已经形成“研发—生产—实战”的闭环,完全走在另一条赛道上。   这种差距一摆出来,越南官方媒体也尴尬了。原本计划整版报道本国阅兵,结果硬生生缩成了一小块,还把“东南亚第一”这些字眼全删掉。反而大篇幅去报道中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等于自己打脸。   在天津的一个峰会上,越南主席祝贺中国阅兵的时候,特意说“中国为地区和平出力”,就是死活不提军力对比。可网友还是一眼看穿,说“这话说得太客气了”。   民间更直接。很多越南网友先是满屏自豪感,结果一夜之间集体沉默。甚至有人调侃:“要是真打起来,我们该学美国人打游击,还是干脆求中国收义子?”这话虽然带点自嘲,但反映的就是那种无力感。   更让越南难受的是周边国家的态度,阅兵之前,越南积极推“东南亚国防合作”,想拉东盟国家一起搞安全协作。可中国阅兵一结束,马来西亚、泰国立刻暂停了和越南的装备合作,转身去和中国提“加强安全对话”。   连越南自己的外交官都承认,现在东盟国家一聊安全议题,绕不开中国。格局已经变了,没人愿意在军事上押注越南。   当然,日本和美国也盯着这场阅兵。日本一边喊着“中国煽动反日情绪”,一边极力劝各国不要去北京,结果26国领导人照样来了,普京甚至带着老兵团捧场,日本只能干着急。   美国表面上很强硬,派B-2轰炸机在南海转悠,可网友一句话就点破:“你飞得再远,能比中国东风-41的射程远?”美国专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工已经从“追赶”变成了“领跑”,从“模仿”变成了“创新”。   所以,日本和美国再不爽,心里其实有数;但越南的心情,是真的五味杂陈。   这两天的对比,对越南来说就像是过山车。前一天还在为“东南亚强军”而欢呼,后一天就面对了什么叫真正的体系化力量。   这种沉默不是绝望,更像是被冷水泼醒。毕竟在这个时代,国际秩序靠的是实力说话。承认差距不丢人,假装看不见才是最危险的。

0 阅读:180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