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经别无选择,印度军方准备再投入250亿美元,购买114架阵风F4战机,印度已经没有办法了,但是,美国人却突然看明白,这里的门道了。 印度空军的现状,堪称“老弱病残”大集合,米格-21战机服役超50年,事故率高达每万小时4.5起,2025年已摔毁3架;米格-29、幻影2000等机型也因航电老化、维护困难,战力大幅缩水。 而印度自研的“光辉”战机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发动机依赖美国通用电气,航电系统靠以色列帮忙,连最基本的量产都成问题,2025年仅交付8架,远不及空军需求的零头。 更让印度空军“破防”的是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凭借歼-10CE战机搭配霹雳-15导弹,击落1架印军“阵风”,而印度S-400防空系统竟被巴方红旗-9B导弹压制。 这场“世纪耻辱”让印度军方彻底清醒:现有装备在现代化空战中已全面落后,必须尽快补强。 印度选择“阵风”,并非单纯因为性能,2016年,印度曾以78亿欧元采购36架“阵风”,但要求法国转让核心技术,包括雷达源代码和发动机技术。 法国虽口头答应,却在实际操作中设置重重障碍——比如拒绝为印度组装的战机提供质保,导致订单一度搁置。 此次增购114架,印度学“聪明”了:要求60%的部件在印度本土生产,并由塔塔集团与达索航空合资建厂,印度军方认为,这既能降低后勤成本,又能通过“技术溢出”提升本土航空工业。 但法国早已看透印度的“小算盘”,达索航空虽同意转让部分技术,却对核心航电和雷达系统严防死守,更讽刺的是,印度此前采购的36架“阵风”,至今未完全整合国产武器,连“阿斯特拉”超视距导弹都无法挂载。 印度曾考虑购买美国F-35隐身战机,但美国开出苛刻条件:必须放弃俄制装备、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联盟,甚至允许美军驻扎印度基地,这对追求“战略自主”的印度来说,无异于“卖身契”。 美国转而向印度推销“刺猬战术”,不卖高端战机,而是提供大量岸基鱼叉反舰导弹、毒刺防空导弹、海马斯火箭炮等“廉价武器”,鼓动印度在边境地区搞“小动作”。 美国智库甚至建议:“印度无需与对手正面交锋,只需用无人机、无人艇消耗对方资源即可,”这种“让印度当炮灰”的策略,与法国的“技术捆绑”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砸重金买“阵风”,本质上是场“焦虑驱动的豪赌”,从短期看,114架“阵风”确实能快速提升印度空军的制空和对地打击能力,尤其在配合“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后,其作战半径可覆盖南亚关键区域。 但从长期看,印度可能陷入“技术依赖”的陷阱,法国不会轻易转让核心技术,印度航空工业仍需“看人脸色”;而美国提供的“刺猬战术”,只会让印度在地区冲突中越陷越深。 更关键的是,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机格斗的时代,而是体系化作战的较量,巴基斯坦空军依托中国构建的空战体系,能用歼-10CE和红旗-9B形成“防空网+攻击链”。 而印度空军却因装备混杂、体系割裂,连“阵风”与苏-30MKI的数据链都无法互通,这种情况下,买再多“阵风”,也不过是“四代半战机堆砌的空中靶子”。 印度若真想成为“航空强国”,不如把250亿美元投到自研五代机上,虽然风险高、周期长,但至少能掌握核心技术,而非永远当法国和美国的“提款机”,毕竟,在军事装备领域,“买来的强大”,终究是镜花水月。
歼-10C来了新订单。那边,印度刚刚宣布,要继续增购114架阵风战机。这
【3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