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让高适去长安找他,要给他介绍职位,结果去了,李白说:你怎么突然来了?李白要去

混沌于浮云 2025-09-15 18:45:49

李白让高适去长安找他,要给他介绍职位,结果去了,李白说:你怎么突然来了?李白要去修道,让高适陪他去,因为没有他坚持不下来,高适毅然前往。 李白生于701年,早年迁居四川,喜好游历和剑术,受道教影响深远。他四十二岁时通过玉真公主推荐进入长安翰林院,担任供奉,起草文书,参与宫廷活动。那时他已创作众多诗歌,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仕途的追求。 高适生于704年,出身官僚家庭,后家境衰落。他多次科举落榜,长期游历边塞,积累军旅经验,写下许多边塞诗作。四十一岁时,他寄居河南商丘,通过耕作维持生计,偶尔加入地方文会。 744年春天,李白东行途经洛阳,结识杜甫,两人一同前往梁宋地区。杜甫引荐高适加入,三人登上禹王台,讨论诗文和国家形势。李白四十四岁,高适四十一岁,杜甫三十三岁。他们交换对时局的看法,李白赞美盛世,高适分享边塞见闻,杜甫记录对话。 三人继续游览古迹,探索河边景物,煮酒交流。李白领路,高适跟随,杜甫观察。他们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进行探讨,这次相聚奠定友情基础。 高适在家乡收到李白从长安寄来的书信,李白描述自己在翰林院的任职,邀请他北上,承诺帮忙引荐职位。高适收拾行李,骑马出发,穿越田野河流,抵达长安。 进入城中,高适找到约定酒肆,看到李白与文人围坐饮酒。李白看到高适,起身询问来意。高适说明目的,李白解释宫中事务忙碌,暂未安排引荐。 两人坐下饮酒,李白谈起翰林院经历,提到皇帝称赞文笔,但琐事繁多。高适倾听,建议等待机会。李白透露决定离开长安,去接受道箓。 李白表达需要高适陪伴,否则难以坚持。高适同意同行。次日,他们准备物品,出城向东行进,抵达齐州紫极宫。李白接受仪式,高适在旁观看。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南下隐居庐山。次年永王李璘率军东巡,邀请李白入幕,李白同意,创作诗歌支持。高适获重用,任监察御史,辅佐守潼关。 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逃往成都,后任淮南节度使,率军讨伐永王。757年永王败亡,李白因附逆罪入狱,写诗求助高适,高适未回应。 李白妻子宗氏求见高适,高适闭门不见。宗氏求助崔涣、宋若思、郭子仪,他们上书朝廷,李白改判流放夜郎。759年大赦,李白获释,继续漂泊。 高适继续任职,调任刑部侍郎,后为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他处理政务,巡视边疆。高适去世后,朝廷赠礼部尚书,谥忠。李白晚年寄居当涂,762年病逝。

0 阅读:39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