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转变了。为什么转变,这不怪中国,责任全在泽连斯基。 从俄乌冲突开始,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就逐年下降,已经从最开始的 30% 下降到如今的 8%。更让人咋舌的是,2025 年 3 月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金额直接跌到了 6 万美元。要知道,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还是 1.4 亿美元,近乎清零的跌幅背后,藏着的是两国关系的急转直下。 有人说这只是市场波动。可正常的商业调整哪会这么彻底?2024 年那波取消 30 万吨玉米订单的操作已经够显眼了。 这些原本该在春天装船的粮食,占到了乌克兰对华月度出口的三成。进口商们不是傻子,谁会放着稳定的生意不做?关键还是泽连斯基政府自己把路走窄了。 冲突刚开始那阵子,中乌粮食贸易其实还算稳定。中国一度消化了乌克兰四成的葵花籽油和四分之一的玉米出口。那会儿的中国市场,对乌克兰农民来说就是定心丸。可泽连斯基团队似乎觉得这份合作理所当然,转头就开始在政治上小动作不断。 2025 年夏天的操作更是把 “白眼狼” 三个字刻在了脑门上。7 月刚下令制裁 53 家中国企业,理由牵强到说人家 “可能给俄罗斯送军备”。可他自己没多久就公开承认,拿不出任何证据。 紧接着到了 8 月,又编出 “中国雇佣兵帮俄罗斯打仗” 的谣言,照样没半点实锤。更过分的是,乌克兰议员克尼亚日茨基带着人窜访中国台湾,还跑去当地军工企业晃悠,喊着要搞 “官方交流”。这种触碰红线的行为,换谁都忍不了。 中国这边的反应已经够克制了。进口量的下降,很大程度是国内市场调节的结果。2023 年国内玉米产量创了新高,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自然往下走。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海关收紧保税区加工政策,让那些想钻空子的进口商无机可乘。原本能混在饲料里低税进口的玉米,现在得按 65% 的高税率报关。这种情况下,进口商们只能取消订单止损,不光是乌克兰,美国、澳大利亚的小麦订单也被砍了不少。 可泽连斯基政府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2025 年 4 月,眼看粮食出口快崩了,居然还签署总统令制裁三家中国企业,冻结资产、禁止业务。 这操作简直离谱。要知道当年 3 月双方刚签完农业合作协定,中国承诺每年进口 80 万吨豌豆和 15 万吨野生水产品。2024 年全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近 400 亿,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做派,谁还敢继续合作?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自己把粮食出口的路堵得差不多了。为了讨好欧盟,他们把粮食低价倾销到波兰,结果引发东欧农民抗议,边境都被封锁了。 黑海港口协议动荡不定,运输成本一路飙升。泽连斯基政府不想着怎么稳定供应链,反倒把欧盟援助的钱拿去填战争窟窿,连亚投行给的农业贷款都敢挪用。 中国这边早就开始布局多元化进口。2024 年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占了总量的 47%,阿根廷也拿到了对华出口小麦和玉米的许可。南美国家的农田里长出的粮食,质量不差,价格还更稳定。中国进口商又不傻,何必冒风险盯着乌克兰一家? 泽连斯基后来倒是想找补。2025 年乌克兰独立日收到中方贺信后,立马在社交媒体上用双语感谢中国,态度诚恳得不像之前那个说 “中国没资格做担保” 的总统。 官方媒体也赶紧压下对华负面新闻,偷偷删掉制裁中企的宣传内容。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谁看不出来是粮食堆在仓库里急的? 乌克兰农民现在天天抗议,葵花籽油库存堆到历史最高。西方的援助看着多,实则都拴着政治条件。美国逼着乌克兰把新矿场收入的一半放进共管基金,北约的军援要拿改革换。 这些附加条款压得乌克兰喘不过气。反观中国之前的合作,从来没提过政治条件,纯粹是生意归生意。 中国不是没给过机会。但泽连斯基政府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跟着美国炒作 “中国援俄”,这种吃饭砸锅的操作实在伤感情。 现在进口量跌成这样,说到底还是自己作的。国际关系讲究投桃报李,不是单方面索取。你在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时候,就该想到会失去什么。 中国市场的大门没关,但钥匙在自己手里。泽连斯基要是真想让粮食出口回暖,不如先管好自己的政客,停止那些毫无根据的指责和挑衅。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会把重要的贸易伙伴,当成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
康安说历史
2025-09-15 22:41:01
0
阅读:580
momo
那些拿美元鼓吹乌克兰的人出来走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