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的规则,彻底变了:现在,轮到我们给美国开价码。美国财长贝森特,已经公开抱怨,中方提出了“非常激进的要求”。这七个字,就是一份最明确的官方认证:我们,已经不再对美国的无理要求进行任何让步,并且,已经开始,向美国,进行战略索赔。 中方在谈判中的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注重运用国际规则乃至对方国内的法律作为反制手段。这是一种高明的策略,例如在技术监管领域,中方依据对方自己制定的规则框架提出合规要求,让对方难以辩驳。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做法,显示出中国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日益娴熟,不再局限于被动防守,而是在对方制定的规则框架内与之周旋甚至占据主动。 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企业的角色也在转变,从过去的“规则接受者”逐渐向“规则运用者”乃至“规则制定者”演变。 中方在谈判中立场愈发坚定,其背后是综合国力和战略筹码的显著增强。中国在某些关键战略资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这些资源被视为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从高端制造业到绿色能源技术都离不开它们。 中国对某些关键半导体材料实施的出口管制,已经让相关产业感受到压力。这种对关键战略资源的掌控力,赋予了中方在谈判中实实在在的反制能力,使得美方在挥舞制裁大棒时不得不有所顾忌。 同时,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构成了另一张重要底牌。庞大的内需市场意味着中国企业不过度依赖出口也能获得良好发展,这为中方在贸易谈判中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底气。 美国财长所谓的“非常激进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立场转变的不适应症。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在双边谈判中设定议程并施加压力,如今面对一个在规则运用、筹码掌控和战略耐心上都今非昔比的谈判对手,其传统策略效用在下降。 过去一段时间延续下来的高关税政策,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让美国自身面临着多重压力。这种背景下,美方在谈判中的急切心态和筹码不足的困境愈发明显。 谈判策略的转变也体现在对反制目标的选择上,中方采取了更加精准的应对方式。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而是有选择性地保留某些对双方都有利的经济联系。 这种选择既能精准打击经济要害,又能避免过度损害自身利益,显示出中方在策略制定上的成熟和细致。 中美谈判规则的变化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国际秩序演变的一个缩影。中国正在向世界证明: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正道。 但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要求。这种规则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所有追求公平国际经贸秩序的国家。 中方的策略很明确:尊重规则,但规则不能只由一方说了算。你定的规矩,我们也能用,而且能用得更到位。 素材来源:美财长称中方提出“激进”要求,我外交部回应 2025-09-15 20:00·观察者网
这波操作有点不讲理美国财长贝森特又开口指责中国,说中国“不想谈判”,是“世界贸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