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冲突开始,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就逐年下降,已经从最开始的30%下降到如今的8% 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其农业生产和出口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战争使得大量农田遭到破坏,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劳动力也因为战争大量流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乌克兰的粮食产量。 之前就有买家付了钱,等着6万吨玉米发货,结果因为战争的影响,这批玉米根本没能发出。 这样的事情多了,中国的商家们对从乌克兰进口粮食自然就产生了担忧,商业信任大打折扣。 即便后来尝试改走铁路运输,可每吨成本比从南美进口粮食贵出120美元,在价格上毫无优势可言。 更何况,随着冲突的持续,乌克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些举动也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粮食贸易关系。 东部战线吃紧,西方援助又开始变得不太稳定的时候,泽连斯基政府开始着急了。 为了刺激欧美赶紧兑现援助承诺,他们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无端指责中国暗中支援俄罗斯武器和火药。 今年4月17日,乌克兰总统首次公开喊话,抛出这种不实言论。 但事实上,中国外交部多次坚决否认,就连美国国安顾问都承认,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直接军援俄罗斯。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中乌之间原本良好的粮食贸易合作也受到了冲击。 毕竟,政治关系的不稳定,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经济领域的合作。 面对乌克兰粮食出口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开始积极拓展粮食进口渠道,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加深合作,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这是为了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并非针对乌克兰。 今年3月,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粮食的金额,从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直接掉到了可怜的6万美元,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曾经,乌克兰的粮食在中国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却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局面。 可即便如此,乌克兰政府没有反思自身供应链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问题,反而将责任甩给中国,说中国“见死不救”,这种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 乌克兰召见中国大使等一系列操作,虽然短期内可能符合西方部分人的胃口,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在把中国这个重要的经济伙伴往外推。 得罪中国,不仅对其恢复粮食出口信誉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未来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糟糕。 乌克兰若想恢复往日在对华粮食贸易中的地位,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农业生产,稳定供应链,而不是在政治上进行无端指责。 未来,中乌粮食贸易究竟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很多人以为,中国不军援俄罗斯,是怕了西方的制裁。错了!真相是,9・3阅兵之后,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