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大概率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任何重大的活动也不会邀请

叁号知识局 2025-09-16 17:07:27

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大概率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任何重大的活动也不会邀请他了,尽管他并非中国人,可体内仍流淌着华夏祖先的热血,如此肆意践踏中国人民情感的行径,实难宽恕!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奖章本该只是外交场合里的礼节,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搅动了一池春水。   8月25号,李显龙接受日本“旭日大绶章”的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立刻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这是平常事,但更多人把它当成了挑衅,甚至是对历史记忆的一次刺痛。   尤其是时间点过于敏感,9月初,中国正准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上下都笼罩在缅怀先烈、追思历史的氛围中,而就在这样庄重的背景下,李显龙跑到东京,笑着接过日本的最高级别荣誉勋章,这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有点背离时宜。   中国人的记忆里,抗战伤口从未真正结痂,三千五百万同胞的鲜血,几乎每一代人都在耳濡目染中被教育要铭记。   哪怕过去几十年,历史依然沉甸甸地压在人们心头,正因如此,凡是与日本相关的敏感动作,总能轻易点燃情绪。   李显龙接受勋章的场景,被不少人视作“无视民族伤痛”的行为,社交平台上,“不可以原谅”、“伤害民族感情”等评论迅速刷屏。   更让人介怀的,是李显龙的身份,新加坡总理不是中国公民,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他是华人后裔,这个身份标签让人自然会觉得他应该更懂中国人的心境。   血缘带来的期待使得他的选择显得尤为刺眼,换句话说,别人做可能被看作是外交惯例,而他做就成了“背叛祖先记忆”的动作。   很多网友说,华夏的血液流在你体内,你至少该表现出一点对民族情感的敏感,可惜这次他没有。   当然,从纯粹外交的角度来看,这枚勋章并不足以动摇中新关系的根基,两国的合作涉及经济、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远比一个奖章更重要。   现实中,国家关系讲究的是利益与政策,不会因为一件个人荣誉就出现大转弯,但对李显龙个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损失。   在中国主导的国际会议、文化活动甚至纪念仪式上,他恐怕很难再进入受邀名单,公众舆论给他贴上的“冷漠历史”的标签,短期内难以消散。   舆论场里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人愤怒,认为他选择站在了中国情感的对立面,但也有人冷静分析,指出这是新加坡一贯的外交逻辑。   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长期以来就是与各方都保持良好关系,避免选边站,接受勋章很可能只是新加坡平衡外交的一部分,而非刻意挑衅中国。   持这种看法的人觉得,没必要把问题上纲上线,毕竟国与国之间的核心合作不会因此受损。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触发了中国公众的神经,历史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往往比政策更有爆发力。   换个角度看,这场风波也提醒中国人,面对国际事务要保持定力,别人颁奖、别人领奖,不必轻易撼动我们的自信。   强大的国家更应该有气度,把小国的外交举措看作现实中的无奈选择,而不是针对性的冒犯,但气度归气度,情感的反应依然真实存在。   就像家庭聚会时有人提起旧伤疤,即便知道对方没恶意,心里还是会别扭。   这件事不会让中新关系脱轨,但会让李显龙个人在中国公众心中留下深深的裂痕,他可能依旧活跃在国际舞台,但在中国的重大场合里,他的身影恐怕会越来越少。   对于李显龙去日本“领赏”这种行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32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