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副司令员率部途经家乡时,敲开了18年未归的家门,谁知母亲看到他时,却问他:“长官,你是谁呀?” 陈再道当时是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的副司令员,这年部队刚打完豫北战役,往大别山方向转战,刚好路过他的家乡,他跟纵队司令请假,说“想回家看一眼娘,就半小时”。 司令点头时,还拍了拍他的肩,他离家那年才20岁,1929年跟着红军走的,临走时娘塞给他一双布鞋,说“早点回来”。 这一去,长征、抗日、打内战,18年里没回过一次家,连信都没寄过,战乱年代,部队走南闯北,地址总在变。 老太太叫张贵英,那年已经62岁了,18年里,她听过太多“红军战士牺牲”的消息,早就不敢盼儿子能回来。 家里的土坯墙还挂着陈再道年轻时的照片,边角都磨破了,她每天都会擦一遍,却没想过真能见到人。 陈再道看着娘的白发,鼻子一酸,他想说“娘,我是再道啊”,话到嘴边却没敢说,他这身军装,肩上还挂着军衔,娘可能从没见过这样的“长官”,怕吓着她,他只好放缓声音:“大娘,我找陈再道,您认识吗?” 老太太愣了愣,转身往屋里指:“那是我儿,早跟着红军走了,18年没信儿了”,她说着就抹眼泪,“长官要是见到他,帮我捎句话,娘还等着他穿我做的布鞋呢。” 他赶紧说:“大娘,您还记得吗,您给再道做的布鞋,鞋底有个补丁,因为他总爱跑着玩。” 这话一说,老太太突然停了哭,她凑过来,眯着眼睛仔细看陈再道的脸,又摸了摸他的手,他手上有个月牙形的疤,是小时候砍柴弄的,老太太的手抖起来:“你……你真是再道,你的手……” 陈再道再也忍不住,点头说“娘,是我”,老太太一下子抱住他,哭着捶他的背:“你咋才回来?我还以为你不在了!” 院子里的鸡被惊得乱飞,邻居听见动静来看,才知道是“再道回来了,成了大官”。 陈再道在屋里待了不到20分钟,他想给娘留些银元,娘死活不要:“你当长官是为老百姓办事,娘有钱花。” 他又说要接娘去部队,娘摇头:“我在村里挺好,你安心打仗,等太平了再回来。” 归队时,娘把那双全新的布鞋塞给他,鞋里还放了把家乡的土,她说“带着土,走到哪都想家”,陈再道把鞋揣在怀里,走了老远回头,还能看见娘站在土坯门前挥手,头发在风里飘着。 这事很快在3纵传开了,战士们听了都很感慨,有的说“俺也想回家看娘”,有的说“得早点打完仗,让大伙都能跟家人团聚”。 后来部队打仗更卖劲,豫东战役时,3纵还立了战功,战士们说“为了像副司令这样的家庭,得打赢”。 1947年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像陈再道这样“路过家乡不敢认亲”的战士还有很多,那年部队转战了1.2万公里,打了50多场仗。 不少战士路过家门口,只敢远远看一眼,就赶紧归队,怕耽误任务,也怕家人担心。 陈再道后来回忆,那次回家是他“最愧疚也最踏实的时刻”,愧疚的是没陪娘,踏实的是知道娘还在,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他才把娘接到武汉,真正尽了孝。 信息来源:《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史》、《陈再道回忆录》、《河北革命老区口述史》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