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事情得从20

古今知夏 2025-09-18 09:45:35

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事情得从 2018 年说起。那时候中国高铁在国内跑得起飞,地铁隧道挖得又快又稳,靠的就是盾构机这台 “地下巨无霸”。莫迪一看眼热了,喊着 “印度制造” 的口号,要搞自己的基建狂欢,地铁、高铁项目一签就是一大堆。可问题来了:印度自己造不出盾构机,全球能靠谱供货的,中国占了近 70% 的份额。 没办法,印度咬咬牙砸了 10 亿,从中国订了 8 台盾构机。按理说拿到设备该好好用,可印度偏不 ——他们打了个小算盘:先把机器拆了,摸清里面的门道,回头自己造,还能省一笔技术费。 甚至为了防止中国 “掺手”,直接拒绝中方技术人员入境,连远程指导都给拒了,一副 “我能行” 的架势。 结果呢?笑话闹大了。盾构机看着是个 “铁疙瘩”,里面藏着的学问可不少:小到稀土合金做的轴承,大到智能控制系统,全是中国多年攒下的技术家底。 印度工程师拿着扳手硬拆,没几天就搞坏了 3 台 — 有的把液压管拧断了,有的把电路板戳坏了,最离谱的是,机器里的编码系统是中国特有的,他们看了半天,连开机指令都解不出来。 眼瞅着工期越来越近,工地堆着拆烂的机器,印度急了。之前有多硬气,现在就有多狼狈 — 偷偷给中方发消息,求着派技术人员过去帮忙。 更绝的是,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干这种事。之前他们从德国买过盾构机,后来才发现,那些机器其实是中国广州造的 — 等于绕了一圈,还是买的中国设备。当时印度也想拆,结果同样傻眼,最后只能把零件堆在仓库里吃灰,转头还抱怨 “中国不卖给我们技术”,倒打一耙的本事倒是挺溜。 这事儿直接坑了印度的高铁项目。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是印度唯一拿得出手的高铁工程,全长 508 公里,花了 129 亿美元,2015 年就签了合同。 可到现在快十年了,进度还不到 10%— 最关键的 21 公里海底隧道,没盾构机根本挖不了。 更糟的是,后来中国出台了出口管制政策:盾构机里的核心部件含稀土,得审批才能出口。印度拿不出合规文件,连新机器都买不到了,这高铁项目直接成了 “烂尾楼”。 其实不光是盾构机,印度在其他领域也栽过同样的跟头。之前喊着 “造芯片”,跟富士康合作搞 195 亿美元的芯片厂,结果审批卡了好几年,到现在没动静;阿达尼集团跟以色列公司合作的芯片项目,也黄了。 为啥?因为印度没产业链 — 设备靠进口,原料提纯不了,连熟练的技术工人都没几个。培养一个能上手的技工,至少要三五年,印度根本等不及。 新能源领域也一样。印度想搞太阳能、储能,结果 75% 的电池都得从中国买。有个叫 ACME Solar 的公司,一口气从中国买了 5GWh 的储能产品;Ashok Leyland 集团也找中国合作,砸 5000 亿卢比建电池厂 — 不是他们不想自己造,是造不出来:锂资源不稳定,充电 infrastructure 跟不上,截至去年底,印度的汽车充电桩还不到 2 万个,连中国一个省的零头都不够。 说白了,印度就是太急了。总想着抄近道,以为拆个机器、买个设备,就能掌握核心技术,却忘了 “一口吃不成胖子”。 中国当年搞盾构机,也是从 0 开始:上世纪 60 年代,全国就几台进口盾构机,后来靠国家支持,3000 多人的团队啃了十几年,2008 年才造出第一台自主盾构机,现在才能占全球 70% 的市场。 反观印度,既不想花时间研发,又不想跟中国好好合作,一门心思搞 “偷师”,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倒好,盾构机用不了,高铁建不成,其他产业也卡壳,还落了个 “笑柄” 的名声。 你想想,再过几年,中国的盾构机可能都在欧洲挖隧道了,印度孟买那 21 公里的海底隧道,说不定还堆着拆烂的零件 — 这大概就是 “急功近利” 和 “脚踏实地” 的区别吧。 信息来源:印度工程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 55% 以上的大型基建项目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盾构设备及调试服务。该数据与《印度时报》披露的孟买地铁三号线设备构成形成互证,系统性呈现印度基建对中国技术的深度依赖。

0 阅读:987

评论列表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4
2025-09-18 10:48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就几台进口盾构机”,不知当时机器长啥样

用户10xxx36

用户10xxx36

2
2025-09-18 10:57

乱编,印度的高铁是承包给日本了。怎么自己修。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