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语出惊人:“我不仅是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来到你们面前,也是

冷紫叶 2025-09-19 11:32:45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语出惊人:“我不仅是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来到你们面前,也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我一定会站在你们身后的。”一席话,道出了犹太人在美国的强大地位! 先看华盛顿的权力圈,拜登政府的核心岗位上,犹太裔面孔可不是个例,除了布林肯,管钱袋子的财政部长耶伦是犹太人。掌管道国土安全的马约卡斯也是,白宫里的幕僚长克莱恩,副国务卿舍曼,一串关键位置都坐着犹太裔官员。 这可不是巧合,往前数,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老布什时代的国防部长切尼,甚至更早的基辛格,犹太裔在外交和国防领域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这些人坐在权力枢纽上,自然会把族群利益考量带进政策制定里。 光有人在政府里还不够,背后得有实实在在的力量支撑,美国犹太裔只占总人口的2%,也就600来万人,但福布斯前50名富豪里,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犹太裔。 从老一代的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到摩根财团的金融版图,再到现在扎克伯格的社交媒体王国,犹太人手里攥着的财富分量超乎想象。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犹太人,现任的鲍威尔虽然不是,但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核心圈子里,犹太裔经济学家从来没断过档。钱袋子捏在手里,政策走向自然会顺着利益来。 这些财富怎么变成政治影响力?AIPAC这个游说集团是关键角色。它不用喊口号,也不用上街游行,就靠精准的政治献金和选票动员,能让不听话的议员在选举中栽跟头。 有数据显示,美国政客想在国会山站稳脚跟,尤其是涉及中东政策的议题上,几乎绕不开这个组织的影响。每年给以色列的军援,从奥巴马时期定的每年38亿,到2024年单年就砸进去179亿,背后都有这个网络在推动。 舆论场上的话语权更不用多说,好莱坞那几大电影公司,华纳、派拉蒙的创始人都是犹太裔,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些主流媒体的掌控者,也多有犹太背景。 这种媒体资源可不是摆设,平时塑造个正面形象不难,真到关键时候,能把不利于犹太族群的声音压下去。比如报道巴以冲突时,镜头总对着以色列的伤亡,对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轻描淡写,这种偏向性背后就是话语权的力量。 学术界和科技圈更不用说,诺贝尔奖得主里,犹太裔占了快四分之一,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奥本海默主持的原子弹项目,再到现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每十个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里就有三个由犹太裔掌控。 这种智力资源转化成的社会声望,让犹太裔在教育、科技等关键领域一直保持着优势。常春藤盟校的董事会里,犹太裔成员比例远超其人口占比,这意味着他们能影响下一代精英的培养方向。 最直观的还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从1946年到2023年,美国给以色列的援助算上通胀超过2600亿美元。联合国安理会14次表决加沙停火决议,美国8次投反对票,6次直接一票否决。最近一次14国赞成,就因为美国这一票,停火决议泡汤了。 这种顶着国际社会压力也要护着以色列的做派,没有国内强大的政治力量推动根本办不到。要知道,美国自己国内还有上千万人没医保,却每年花几十亿给另一个国家搞国防,这背后的利益算计可想而知。 犹太裔在美国的这种地位,是一百多年慢慢攒起来的。早年间欧洲排犹,大量犹太难民带着技术和资本逃到美国,他们抱团取暖,靠商业头脑和教育投入站稳脚跟。二战后美国要在中东找代理人,以色列成了最佳选择。 这种战略需求和犹太裔的国内影响力一结合,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政客需要犹太财团的资金支持,财团需要政客的政策倾斜,媒体负责塑造正面形象,学界提供智力支持,环环相扣,谁也离不开谁。 布林肯那句表态,说白了就是挑明了这层关系,他敢这么说,是因为整个体系都在给他撑腰,普通美国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国家的中东政策,甚至税收流向,都在被这个只占2%的族群深刻影响着。 这种影响力不喊口号,不搞运动,就藏在日常的政策制定、媒体报道和资本流动里,润物无声却又无处不在。这大概就是布林肯敢把双重身份挂在嘴边的底气所在,也是美国社会最隐秘的权力现实之一。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当心法源被污染了

当心法源被污染了

1
2025-09-19 12:24

美国是最大的唯二的犹太人殖民地。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