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沸腾了 当地时间周一,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与美国举行会晤后,又和欧盟外长举行会议,讨论了当下的合作以及其他国际事务,包括乌克兰冲突、加沙等等,为了让民众感受到印度强大,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对外进行了宣布。 苏杰生与鲁比奥把核心议题锁定在《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iCET)的落地推进上,这个由美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导的合作平台,正成为两国深化技术绑定的核心纽带。 会谈中,两人重点敲定了安全芯片联合生产的初步框架,美方明确表示将推动“安全飞地”项目向印度延伸,该项目源自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专项资金支持,能帮助印度切入高端半导体制造领域。 他们还提及印度巴拉特半导体研究中心与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的合作意向,先进封装技术被列为优先突破方向,这项技术正成为摩尔定律逼近极限后芯片性能升级的关键。 半导体领域的实质性进展并非空中楼阁。美国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组装测试工厂已进入建设攻坚期,印度政府为促成这笔投资,不仅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封装测试环节,还在六个月内完成了《预先定价协议》谈判,远超行业平均速度。 苏杰生在会谈中特别强调,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宽松”将持续,印度半导体任务部门正与美国普渡大学深化人才联合培养,为技术合作筑牢根基。这些具体成果被印度媒体逐字拆解,成为民众感知“技术大国”身份的鲜活素材。 与欧盟的会谈则更具现实紧迫感。苏杰生与欧盟外长的对话直指自贸协定谈判,这场始于2007年的漫长磋商,在2025年迎来关键提速期。 双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至2025财年印欧商品贸易总额已达1375亿美元,超过美印贸易规模,6000家欧洲企业在印投资支撑起800万个就业岗位,这样的利益绑定让谈判具备了更强动力。 苏杰生在会上明确表示,印欧已就海关便利化、数字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11个章节达成共识,整体协商进度突破60%,第十四轮谈判已敲定10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 推动谈判加速的深层推手是美国关税压力。2025年8月,美国将数百种钢铁铝衍生产品纳入50%高关税清单,印度对美出口商品平均税率已飙升至50%,欧盟也因钢铁产品豁免落空承受重压。 这种共同困境让印欧找到了合作支点,苏杰生在会谈中直言,双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严肃性与互信”,力争年底前完成全部23个章节谈判。 不过分歧仍未消弭,印度坚持将米、糖、乳制品等农产品排除在市场开放清单外,这是其捍卫农民利益的红线,而欧盟则紧盯汽车、葡萄酒准入及碳边境税落地,这些争议点被印度媒体客观呈现,反而凸显了谈判的真实分量。 国际事务讨论成为展现印度话语权的另一舞台。谈及乌克兰冲突,苏杰生重申印度“对话谈判是唯一出路”的立场,同时隐晦回应了美方施压,他强调印度有权根据国家利益制定能源政策,此前他曾公开驳斥美方对印俄油贸易的指责,直言“欧洲在买,美国也在买,所以你爱买不买”。 这种不卑不亢的表态,与印度在加沙问题上的行动形成呼应。苏杰生在会上提及,印度支持南非等16国发起的“全球坚韧船队”倡议,该倡议旨在保障加沙人道主义物资运输安全,印度正通过实际行动参与中东议题治理。 这些外交动态通过印度外交部官网和主流媒体迅速扩散。《印度时报》用整版篇幅解读苏杰生的会谈细节,将半导体合作与“印度制造”战略直接挂钩,称其“为高科技产业突破奠定基础”。 《经济时报》则聚焦自贸谈判进展,测算协定生效后印度IT服务出口有望增长30%,技术人员赴欧签证门槛将大幅降低。 社交媒体上,“苏杰生外交风暴”“印度自贸突破”等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网友翻出美光工厂建设现场视频、印欧谈判章节达成清单等素材,与此前印度拒绝加入“北约+”的表态结合,构建起“战略自主大国”的认知图景。 印度政府的通报策略颇具深意。他们没有等到会谈完全收尾,而是在每场会议结束后两小时内发布核心成果,这种即时性让民众感受到外交进程的“掌控感”。 苏杰生在会后接受本土媒体专访时特意强调,印度在谈判中“设定了明确红线”,无论是对美还是对欧,都未在农民利益、技术主权等问题上妥协。这种表述精准击中民众对“大国尊严”的心理需求,进一步点燃舆论热情。 外界注意到,这场外交密集行动与印度的区域战略紧密衔接。苏杰生在会谈间隙与澳大利亚、日本外长同步沟通,确认将在莫迪访日期间深化QUAD框架下的关键矿产合作,印度计划在2025年底主办的QUAD峰会中推动相关倡议落地。 这种“双线联动”的外交布局,被解读为印度在印太地区提升影响力的关键一步,与美欧的合作成为其战略支点。
印度沸腾了 当地时间周一,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与美国举行会晤后,又和欧盟外长举行会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4 09:01:26
0
阅读:52